云南榧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拉丁名:TorriyayunnanensisChengD.Y.WangetH.L.Liu

科属:红豆杉科Taxaceae

保护级别:3

分布:云南

海拔下限(米):2000

海拔上限(米):3400

现状:渐危种。云南框树为云南西北部横断山脉亚高山地带的森林树种,由于森林破坏,植株己明显减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5一2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暗黄色或灰黄色,无毛。叶二列,线状披针形,直或微呈镰形,先端渐窄成刺尖,基部楔形,上面有两条纵槽,下面有两条窄的暗褐色气孔带;叶柄短。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无柄,成对生于叶腋,双一球花发育。种于近球形,核果状,两年成熟,直径约之厘米,顶端有凸起的短尖头,假种皮肉质,微具白粉,种皮木质,外部平滑,内壁有两条纵脊,胚乳向内深皱,有两条纵槽。

特性:分布区位于西部亚高山中部。为生长区习见的森林树种。喜温凉湿润的气候。气候夏凉冬冷,干、湿季分明,雨量丰沛,多云雾,湿度较大。土壤为棕色森林土,pH值4.5一6。散生于谷地或山坡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主要混生树种有喜马拉雅铁杉Tsugadumosa(D.Don)Eich1er、长喙厚朴MagnoflarostrataW.W.Smiih等。为深根性树种,耐阴湿。由于林木散生,雌雄异株,传粉不易,结实率低,且有大小年之分,常2一3年结实一次,果实又常遭野鼠等啮食,故更新不良,林内幼苗、幼树稀少。花期5月,种子翌年9一10月成熟。::

保护价值:我国特有种,为榧树属分布最西的种类,对研究榧属分类、分布有学术意义。木材细致坚实,不开裂,耐水湿,经久不腐,为优质用材。木材坚实,纹理细致而均匀,耐腐性强。可作房屋建筑、桥梁、家具、器具、农具等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

保护措施:建议将贡山或维西分布较集中的地带划为禁伐区或保护点,加以保护。有关单位应大力育苗造林。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采种后搓去假种皮,略加荫干,即播于苗床,或用湿沙层积储藏,翌年早春播种,一个月即能发芽,要特别注意野鼠啮食,需要遮荫。3年生苗高达50-80厘米,可在雨季出圃造林。

药用——

【药名】:云南榧树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云南榧树的种子。

【功效】:杀虫疗疳健脾益胃。

【主治】:用治小儿疳积、虫积腹痛,便秘,痔。

【性味归经】:味涩、微苦,性平。脾、胃、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畅,6-9克。外用:捣敷。

【别名】:杉松果(云南丽江、维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云南西北部的丽江、维西、贡山、中甸等地。

【拉丁名】:云南榧树TorreyayunnanensischengetL.K.Fu.

【考证】:始载于《中国树木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