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绿阔叶林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分布】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40°)之间。主要见于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南部、朝鲜和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北美洲的东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大洋洲东部以及新西兰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南部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大。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广阔亚热带地区,东临太平洋,西依青藏高原,东西约跨24个经度,大体上包括秦岭南坡、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的广阔低山、丘陵、平原,以及东海岛屿和台湾岛的北半部。垂直分布在西部为海拔1500~2800米,至东部渐降至海拔1000~2000米以下。由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的差异,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可分为东部亚区和西部亚区;东部亚区由北到南又可分为北亚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西部亚区由于西北倚靠青藏高原,海拔急剧上升,形成了垂直气候带,只划分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具有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性质的森林类型。例如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暖季降水丰富,冬季因干燥而寒冷的大陆气流移向海洋,降水少,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干暖。土壤类型在低山丘陵林下的主要是红壤,丘陵至中山林下的为山地黄壤,中山海拔1400米以上的为山地黄棕壤或山地森林棕壤,都是酸性母质发育而来的土壤。从该区往北逐渐过渡到暖温带南部的落叶阔叶林地带,往南过渡到热带北缘的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分布区。
【区系组成】

常绿阔叶林树木都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而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中的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种类丰富,常有着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①非洲的常绿阔叶林以加那利群岛的月桂树林较为典型,组成以樟科树种占优势,如加那利月桂树、阿坡隆樟、臭木樟等,林下的硬叶常绿灌木、蕨类及苔藓植物极为繁盛。②北美的常绿阔叶林以佛罗里达半岛较为典型,优势树种有弗吉尼亚栎、黑栎、樟等,在低地有荷花玉兰、鳄梨、北美枫香、美洲水青冈等,越往南则常绿阔叶林树种类越丰富,多达75%。棕榈科、凤梨科,以及附生的兰科植物、蕨类植物也随之增多。南美洲以智利的瓦尔迪维亚以南(约南纬40°)的暖温带常绿雨林为典型,其繁茂程度几乎与热带雨林相似,由常绿的南水青冈所组成,并有大量的针叶树混生,如扁柏、罗汉松和南洋杉等属树木。③大洋洲东南岸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昆士兰经南新威尔士、维多尼亚至塔斯马尼亚,已越过南纬40°,均以桉树为主,并有榕树、樟、石栗、假水青冈、金合欢、柑橘、蚌壳蕨等组成。藤本植物有省藤、铁线莲和素馨等为代表。新西兰处于南纬40°附近,从北岛到南岛,常绿阔叶林除有6种水青冈之外,并有木犀科、樟科、山龙眼科,以及桉树、金合欢、罗汉松、陆均松、贝壳杉、红豆杉等;林下有棕榈、黑桫椤等;藤本植物也较多。④在亚洲,日本西南部(九州、四国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当地称为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森林是以栎属和栲属等常绿阔叶树所组成的群落。中国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的常绿树种、樟科、山茶科、木兰科、五味子科、八角科、金缕梅科、番荔枝科、蔷薇科、杜英科、蝶形花科、灰木科、安息香科、冬青科、茜草科、卫矛科、桑科、藤黄科、五加科、山龙眼科、杜鹃花科以及枫香属和红苞木属等所组成。
发展演替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新生代第三纪初期,甚至中生代白垩纪残遗至今的第三纪型森林。它在亚热带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条件下,历时6000万年至1亿年,繁衍发展成为湿润亚热带的顶极群落,也是最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不论是旱生演替还是水生演替,都曾经过草丛或草甸阶段、灌木阶段至乔木阶段。这些演替阶段,至今在热带湿润地区仍有出现。
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当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有些阳性树种侵入,发展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林;一些原有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竹类植物特别是单轴型的竹种,如毛竹、苦竹等,凭借其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蔓延生长,形成稠密竹丛、竹林或竹子 -常绿阔叶混交林;也有的在破坏严重的常绿阔叶林地上,由强阳性的马尾松天然下种,形成马尾松林或马尾松 -常绿阔叶混交林。这些次生林是不稳定的。当森林环境有所改善,耐荫的常绿阔叶林树种又相继侵入,成长壮大,郁闭成林,又逐渐恢复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使一度繁茂的落叶阔叶树种或竹类植物,又处于伴生地位,甚至逐渐死亡淘汰。马尾松寿命长,树干高大,大树在常绿阔叶林冠中镶嵌分布,小树则因被遮压而死亡。
【开发利用】杉木是中国中亚热带的速生优良树种,南方各省有长期经营杉木纯林的传统。常绿阔叶林地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都被选作杉木造林用地。但由于原有天然植被和土壤有机质遭到破坏,杉木生长可能利用的营养物质日趋减少,20~30年长成中等径级用材后长势衰退,第3代后大多任其撩荒,而让常绿阔叶树种的侵入混生或毛竹地下茎蔓延繁殖,形成杉-阔或杉-阔-竹混交林过渡类型,向常绿阔叶林发展。杉木造林地的选择又转向其他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区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许多树种具有高度经济价值。樟、楠、檫、栲、槠、木荷、水青冈、花榈木、伯乐树、观光木、福建柏、红豆杉、杉木、马尾松、毛竹等都是良材,在建筑、枕木、家具、造纸、雕刻细木工等方面广泛利用。马尾松、油茶、油桐、乌桕、山苍子等可用来生产油脂,漆树可生产生漆。柑橘、枇杷、荔枝、龙眼、猕猴桃等为重要水果。山核桃、香榧、板栗等是重要干果。厚朴、樟树、杜仲、喜树、五味子、栀子树等可用作药材,有些竹笋特别是毛竹的冬笋是中国常绿阔叶林区的特产,列为上等蔬菜,鲜食或制成各种笋干。真菌资源更是丰富,可供食用的达30多种以上,有银耳、木耳、紫红菇等。伞菌科的鸡□是野生真菌中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味极鲜美。药用真菌有30多种,除银耳、香菇、木耳、紫芝、灵芝等已有大量栽培外,其余都属野生,按季节采集,鲜食或制成干品。野生动物资源有熊猫、大熊猫、金丝猴、猕猴、短尾猴、黑叶猴、毛冠鹿、梅花鹿、云豹、华南虎、金猫等珍稀动物。鸟类中的白鹇、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都列为国家保护对象。还有各种爬行动物包括眼镜蛇、眼镜蛇王、蕲蛇以及蟒蛇和大壁虎等,可作药用或制取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