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中文名: 英格玛·伯格曼
英文名: Ingmar Bergman
性 别: 男
生卒年: 1918.07.14—2007.7.30
角 色:导演,演员,编剧
【简介】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当地时间2007年7月30日(周一)在他的最后定居地法罗去世,享年89岁。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书期间,经常参加戏剧小组或戏剧团体的活动。1944年离校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剧院任专职导演。1944年他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HETS FRENZY),1945年执导了第一部影片Crisis《危机》。此后又接连执导了Skepp till India land (《开往印度的船》,1947)、Fingelse (《监狱》,又名《魔鬼的宠儿》,1949)、Tirst (《渴望》,1949)等片,《不良少女莫妮卡》则使他闻名全球。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中《处女泉》、《杯中黑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术师》、《处女泉》和《杯中黑影》则让他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等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斩获。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吕克·戈达尔和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伍迪·艾伦在祝贺伯格曼70岁寿辰时这样说,“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英格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生平】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的国宝级编导,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
早年生涯
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父亲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教徒,曾长期担任牧师,后来成为瑞典国王的宫廷牧师。母亲是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束严厉到臻于残忍的程度,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笼罩着一种严峻、压抑的气氛,这一切对伯格曼后来的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937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和艺术史,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戏剧作家的作品。同时经常出没于学校的学生业余剧团,编写剧本、导演戏剧、饰演角色。大学毕业后在哥德堡、赫尔辛堡、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过戏剧导演。
40年代的创作
1944年,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折磨》(Hets,1944),尖锐地抨击了瑞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粗暴、专制和残酷压迫,由 Alf Sjoberg 拍成影片。
1946年,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危机》(Kris,1946)。(1948)、《渴》和《监狱》(Fangelse,1949)等片。
中期创作
50年代初,在电影艺术上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 Det,1957)、《野草莓》(Smultronstallet,1957)、《面孔》(Ansiktet,1958)等影片的拍摄完成,伯格曼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六七十年代,大多数作品都是在用摄影机窥视人的灵魂,如“沉默三部曲”,即《犹在镜中》(1961)、《冬日之光》(1962)和《沉默》(1963),以及《假面》(1966)、《耻辱》(1968)、《呼喊与细语》(1972)等等。这些影片排除了戏剧冲突、故事叙事,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生命的孤独痛苦。这一时期,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成熟期的创作
1977年拍摄了反法西斯影片《蛇蛋》(The Serpent's Egg,1977)。
1978年拍摄了他的最舞台化的影片《秋天奏鸣曲》(Hostsonaten,1978),描写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隔膜,以及她们之间又爱又恨的相互关系。影片由 Ingrid Bergman 主演。
1982年,伯格曼着手拍摄他自称为“最后一部影片”《芳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1982)。这是他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视野最广阔、拍摄费用最昂贵、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这部影片有六十个有台词的角色,一千二百个群众演员,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伯格曼过去影片中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恋的事物都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里,他自称这部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是“一曲热爱生活的轻松的赞美诗”。
80年代退休
自1983年完成《芬尼和亚历山大》之后宣布不再拍片,但实际上,他通过自己的剧本仍在对瑞典电影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1992年,著名丹麦-瑞典导演比尔·奥古斯特执导了伯格曼编剧的影片《最美好的愿望》(Goda viljan, Den,1992)。这部描写伯格曼父母感情生活的电影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了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同年,伯格曼的儿子丹尼尔·伯格曼也把父亲的小说《星期天的孩子》(Sondagsbarn,1992)搬上了银幕。
1996年,伯格曼的另一个剧本《私人的谈话》(Enskilda samtal,1996)又被与他长期合作的女演员、导演丽芙·乌尔曼拍成了电视剧。
2003年,为瑞典国家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电影《萨拉邦德》(Saraband,2003),这是自《芬尼与亚历山大》以后20多年来惟一在电影院里与观众见面的伯格曼长片。影片在法国著名女演员让娜·莫罗的建议下,参加了昂热首映电影节组织策划的瑞典电影大师观摩展。
【伯格曼的舞台生涯】幼时伯格曼的父亲经常用自行车带着他去厄普兰地区的乡村教堂布道。当他开始布道后,小伯格曼就沉浸在教堂内部的象征世界之中,壁画、木刻生动而通俗地描绘了圣经故事。多年以后,伯格曼将其中一些早年记忆改造为一则名为《木刻画》的舞台剧之中。后来又成了电影《第七封印》的基本母题。其中有几个场景直接来自这些圣像画与宗教寓意画,例如骑士与黑衣死神对弈、苦修者的自我鞭笞游行、死亡之人在死神的率领下跳着轮舞翻过山岗……这些画面源于这位艺术家的童年记忆。
伯格曼很早就对舞台与银幕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当他得到他最珍爱的一套玩具,一盏魔灯与一套木偶剧场玩具时,他才只有10岁。他为这些木偶演员们设计布景与道具,还为它们编写剧本。伯格曼对幻觉世界的爱好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对玩耍的一般热衷了。他把自己积蓄下来的大部钱都花在了为他的魔灯和放映机买“电影”上了。这种所谓“电影”不过是用于投影的透明画片罢了。正是这些画片,给了伯格曼无穷无尽的遐思与幻想。《芬妮与亚历山大》开片第一个正面镜头就是:小小的帷幕拉起,出现小亚历山大的身影,他在摆弄那些木偶演员,好像向观众宣布“我的戏开始了!”而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又好几次看到亚历山大在摆弄他的“魔灯”。
伯格曼很早就开始了他舞台剧导演的生涯。在他早期执导过的舞台剧中,有斯特林堡的《幸运儿佩尔的旅程》以及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1944年,伯格曼离开大学,在哈尔斯林堡城市剧院成为一名职业导演。剧院正处于艺术与经济的双重倒闭的边缘,但是在两年时间里,伯格曼就将它转变成为一所非常成功的剧院。此后,他转移到了歌德堡城市剧院,1952年,他开始了在马尔莫城市剧院长达6年的导演生涯,在那里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伯格曼时代”。以其精湛的室内剧演出及其从《浮士德》到《风流寡妇》的高度平衡的保留剧目而名声大噪。马尔莫剧院的许多演员后来都成了伯格曼电影的最受欢迎的诠释者:哈丽叶·安德森(Harriet Andersson)、碧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英格丽·图林(Ingrid Thulin),以及麦克斯·冯·席多(Max von Sydow)。
伯格曼的舞台剧导演生涯在1963-1966的三年中达到了顶点,那时,他是瑞典国家剧院,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院院长。从1938年到1966年的27年中,一共执导了大约75部戏,还有大量电视剧与广播剧(不算1946年起执导第一部电影以来的大量电影作品)。他所执导的作品包括了莫里哀、歌德、易伯生、斯特林堡、契诃夫、皮兰德娄、布莱希特、加缪、阿诺尔、田纳西·威廉斯,以及爱德华·阿尔比等。
1966年,伯格曼辞去皇家剧院院长之职,理由之一是想更多地投入到电影创作中来。因为他在电影领域的成就,比起他对戏剧的贡献来,还要大得多。伯格曼作为一个剧作家与戏剧导演的名声,主要限于瑞典本国,可是,他的电影,几乎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国际声望,并且一下子挤身世界一流电影导演行列。
【作品】1、导演作品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3)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
Efter repetitionen (1984)
芬妮与亚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傀儡生命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
秋日奏鸣曲Höstsonaten (1978)
噩兆 Serpent's Egg, The (1977)
面对面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
婚姻生活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
哭泣与耳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安娜的情欲Passion, En (1969)
羞耻Skammen (1968)
狼之时刻Vargtimmen (1968)
假面 Persona (1966)
这些女人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
沉默 Tystnaden (1963)
穿过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
魔鬼的眼睛Djävulens öga (1960)
处女泉 Jungfrukällan (1960)
面孔 Ansiktet (1958)
Nära livet (1958)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7)
第七封印 Sjunde inseglet, Det (1957)
梦 Kvinnodröm (1955)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
恋爱课程Lektion i kärlek, En (1954)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小丑之夜Gycklarnas afton (1953)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
2、编剧作品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3)
不忠 Trolösa (2000)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
Enskilda samtal (1996)
善意的背叛Goda viljan, Den (1992)
Efter repetitionen (1984)
芬妮与亚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傀儡生命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
小夜曲 Little Night Music, A (1978)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1978)
噩兆 Serpent's Egg, The (1977)
面对面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
哭泣与耳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安娜的情欲 Passion, En (1969)
狼之时刻 Vargtimmen (1968)
羞耻 Skammen (1968)
假面 Persona (1966)
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
沉默 Tystnaden (1963)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
穿过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1960)
面孔 Ansiktet (1958)
Nära livet (1958)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7)
第七封印 Sjunde inseglet, Det (1957)
梦 Kvinnodröm (1955)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
恋爱课程 Lektion i kärlek, En (1954)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1953)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
Eva (1948)
考验 Hets (1944)
3、演员作品
Light Keeps Me Company (2000)
4、作品详单
1944年:《折磨》(编剧伯格曼,由阿尔夫·斯约堡导演)。
1945年:《危机》(伯格曼编导,根据莱克·菲休的原著改编)。
1946年:《雨中情侣》(由伯格曼和H.格列沃纽斯根据奥斯卡·勃拉森的话剧改编)。
1947年:《开往印度的船》(又名《永恒的幻影》,由伯格曼根据马丁·索台尔耶姆的话剧改编)。
1947年:《地狱中的音乐》(由伯格曼根据达格玛尔·埃德克维斯特的话剧改编,主要演员:海伊·塞斯特林,B.马尔姆斯登)。
1948年:《港口城市》(由伯格曼根据奥尔·朗斯堡的短篇小说改编,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N.—C.强森,本格特·艾克隆特等),《监狱》(伯格曼编剧,摄影:戈兰·斯登堡,主要演员:D.斯维尔斯伦德,B.马尔姆斯登)。
1948年:《夏娃》(编剧:R.古斯塔夫·莫兰德尔)。
1949年:《渴望》(编剧:H.格列沃纽斯根据比尔吉特·腾格罗特的小说改编,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埃娃·亨宁,B.马尔姆斯登,比尔吉特·腾格罗特)。
1949年:《走向快乐》(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M.尼尔森,B.马尔姆斯台姆)。
1950年:《夏日游戏》(由伯格曼和格列沃纽斯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M.B.尼尔森,B.马尔姆斯白姆,阿尔夫·克捷林)。
1950年:《这儿不会发生这种事》(编剧:格列沃纽斯,主要演员:阿尔夫·克捷林,西格纳·哈索,乌尔夫·帕尔姆)。
1952年:《妇女们的期待》(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阿尼塔·勃约尔克,埃娃·达尔贝克,B.马尔姆斯登,B.尼尔森)。
1952年:《和莫尼卡在一起的夏天》(编剧:P.A.福格尔斯特洛姆,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哈里特·安德松,拉尔斯·艾克堡)。
1953年:《市集商人之夜》(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阿克·格隆堡,H.安德松,安德斯·艾克,古德伦·布罗斯特)。
1954年:《恋爱的一课》(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埃娃·达尔贝克,H.安德松)。
1955年:《妇女们的梦》(伯格曼编剧,主要演员:埃娃·达尔贝克)。
1955年:《夏夜的微笑》(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和阿克·尼尔松,主要演员:乌拉·约科尔松,根那尔·布约翰斯特兰德,埃娃·达尔贝克,H.安德松)。
1956年:《第七封印》(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马克斯·冯·西多夫,尼尔斯·波泼,碧比·安德松)。
1958年:《野草莓》(伯格曼编剧,摄影:根那尔·菲休,主要演员: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英格丽·图林,碧比·安德松)。
1958年:《生命的开始》(编剧:乌拉·伊沙克松和伯格曼,摄影:马克斯·维伦,主要演员:埃娃·达尔贝克,英格丽·图林,碧比·安德松)。
1959年:《面孔》。1960年:《处女泉》,《魔鬼的眼睛》。
1961年:《犹在镜中》(主要演员:马克斯·冯·西多夫,哈利特·安德松)。
1962年:《领圣体者》。
1963年:《沉默》。
1964年:《所有这些妇女》。
1966年:《假面》。
1968年:《狼的时刻》。
1969年:《耻辱》。
1969年:《宗教仪式》(电视片)。
1970年:《情欲》。
1971年:《接触》(主要演员:碧比·安德松,艾略特·古尔德)。
【言论】●评价奥逊·威尔斯
对于我来说,他的存在就是个玩笑。我从来不觉得威尔斯能配得上演员这项职业,我觉得他的表演既空虚又无趣。《公民凯恩》只是一部浪得虚名的无聊电影,主要就是因为表演方面毫无价值。在好莱坞对于演员有两个评价标准:演技和人品,不可否认他人品还不错,但是他的表演太差劲。
●评价戈达尔
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他的那部叫《男性女性》的狗屁电影是最没趣的一部,亏得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评价安东尼奥尼
他只有两部杰作———看了这两部之后,你就不用看他的其他作品了。一部是我反复欣赏过很多次的《放大》;另一部是《夜》,虽然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女主演让娜·莫罗的精彩表演上。我还看过他的另一部电影《呼喊》,但是让我失望的是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前两部的水平,非常平庸。安东尼奥尼只会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拍摄,他从来没有意识到电影应该是许多画面的有节律的流动。
●评价好莱坞导演
在世的导演中我觉得比较好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西斯以及科波拉。他们都是那种言之有物的导演,而且充满了激情。他们几个都有着现实主义的态度,而且拍摄的电影一直在进步。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毒品网络》也很赞。另外两个我觉得不错的美国电影是《美国美人》和《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