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誴(1831年-1889年),道光帝五子,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京城民间称为小五爷。奕誴是大阿哥溥儁的祖父。溥儁的父亲载漪是奕誴第二子。载漪后承继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之子瑞郡王奕志(原名奕约)为嗣,袭贝勒,后晋封为端郡王。
惇王奕誴赋性粗荒,书读得也不好,但是却有着很多优点,政绩上自然不如六弟恭亲王奕欣和七弟醇亲王奕譞,但是却可称是清末堪与恭王比肩的贤王。
惇王对外不摆王爷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能跟不相识的人聊得很热闹。冬天也往往会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所以阛阓间的动态,在天潢贵胄之中,谁都没有他知道得多,也因此,惇王最知道民间的疾苦,常为百姓请命行善政。
此外,惇王也是慈禧太后最忌惮的一个人。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得过一场大病,初愈的时候,为了替她遣闷,内务府曾经传唤了“落子馆”的几个姑娘,在长春宫演唱“八角鼓”。为此惹得惇王大为不满,一天在内务府朝房午饭喝了酒,正好奉懿旨召见,便穿一件葛布小褂,将辫子盘在顶上,口中哼着“什不闲”小调,徜徉入殿。李莲英大惊失色,慈禧太后却无可奈何,说得一声:“五爷醉了!”命太监将他扶了出去。心知惇王谲谏之意,从此不再“听人演说蔡中郎”了。
一次惇王进献黄花鱼,而敬事房的太监有所需索,他便在召见时,亲自端了一盘鱼,呈上御案。慈禧太后不免诧异相问,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监要红包,不给不让送进来。臣没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只好自己端了来。”慈禧太后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监,交付内务府杖责。
都说惇王粗略不中绳墨,其实他是当之无愧的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