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嘉禾乡
一、嘉禾乡基本概况嘉禾,哈尼族语意为充满希望和丰收的地方。嘉禾乡位于县境北部,距离县城33公里,与绿春、墨江隔江相望,西接宝藏乡,南连国庆乡,东与曲水乡相邻。乡政府驻地江西村,地处东经101°40'-102°04',北纬22°39'-22°58'之间。境内群山叠章,河流纵横,山高箐深,最高海拔2075米(瑶人尖山),最低海拔360米(夺糯河与李仙江汇合处),森林覆盖率达68%,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300毫米,属于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立体气候较为突出,是一个坝子少,闲山空地多,集边、少、山、贫为一体的典型贫困山区农业乡。
全乡国土面积为546.8平平方公里,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布郎族等少数民族,每平方公里为24.7人,现有耕地面积60934亩,其中,水田有11820亩,人均耕地面积4.91亩,人均水田面积0.95亩。嘉禾乡现辖10个村民委员会,82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2006年底,总户数有3113户,其中农业户有2777户,总人口有13510人,暂住人口2197人(其中电站暂住人口2144人),农业人口有12547人,占全乡总人口92.9%。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茶叶、橡胶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1975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915元,人均占有粮食341公斤。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嘉禾乡党委、政府以加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坚决贯彻"稳粮调结构,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发展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
1、粮豆生产。2006年,粮豆作物种植面积为32092亩,总产量为705.2万公斤,其中,(一)谷类:稻谷11651亩,产量427.2万公斤,玉米16998亩,产量261.7万公斤,其它3725亩,产量为16.3万公斤;(二)豆类,2635亩,0.76万公斤。
2、畜牧业。畜牧业是该乡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乡人民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2006年度全乡生猪存栏14787头,肥猪出栏4910头,出栏率33.2%,大牲畜存栏7654头,大牲畜出栏1152头,出栏率15.1%;家禽存栏21932只,出栏27085只,出栏率123%。
3、茶叶。2006年,全乡民营茶叶面积达13106亩,总产量达546吨,实现总收入241.9万元。
4、橡胶。民营橡胶种植面积达44904亩,产量达9吨,总收入达3.6万元。
5、林业。护林防火实现连续20年无森林火灾,造林面积达8871亩,现全乡建成节能沼气池171口,节能灶80口,降低了木材消耗量,基本杜绝了乱砍乱伐现象。积极创建"生态乡镇",广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绿化美化工作,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加,达到278万立方,森林覆盖率达68%,
6、冬季农业。2006年,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围绕农民增收,全乡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7965亩,(订单农业达1000亩)。年内冬季农业产值预计达200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收。
(三)乡镇企业
在乡镇企业发展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加工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乡、村、户、个体、私营、齐头并进,种养殖加工结合"的方针,有效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2006年底,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共38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0户,增长5.5%,从业人员达56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8人,增长11.5%;个体运输户78户,比上年同期增8户,增长11.43%。2006年乡镇企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200万元,固定资产达580万元,比上年530万元增长50万元,增长1%。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四)基础设施
1、交通。2006年底,现有乡村公路 公里,已通路的有80个自然村,尚有2个自然村未通路。
2、电力。2006年底,全乡85个自然村(包括中会、隔界橡胶队)中已通电的有70个,未通电的有15个,通电率达82.4%。
3、人畜饮水工程。2006年底,未解决过人畜饮水问题的村民小组有4个,现需要修复改造的有28个自然村。
(五)科技文卫事业
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依靠教育,因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乡、科技兴乡"的方针。2006年底,全乡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9所;实有教职工122人(不包括代课教师15人),其中,初中教职工38人(不包括3个代课教师和1个临时工)。小学教职工有84人(不包括代课教师11人);共有61个班级,其中,初中12个班,小学49个班;在校学生有1791人,其中,初中生603人,小学生1188人。200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9.4%,巩固率达97.1%。
卫生事业。现有乡级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0人,病床10张,村级卫生室9所,保健员13名,年门诊量达到5400人次。
计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三为主"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三结合",认真实施好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乡出生婴儿132人,出生率为8.71‰,计划生育率达99%,完成"三术"任务182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6‰以内,圆满完成了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
文化事业。2006年底,通电话村民小组有71个,未通电话村民小组现有23个,电话普级率达75.5%;电视覆盖率达44%。
(六)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乡紧紧围绕解决贫困村群众温饱和增加收入这两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各方支持,共同富裕"的扶贫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完善机关、站所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制度,积极争取市、县挂钩部门支持。年内认真组织做好了平掌村平掌村民小组,联合村半山寨、石头寨、梁子寨、中山、龙箐沟和江西村马场、牛场8个村民小组的温饱示范村项目建设收尾工作。同时正在组织实施李仙村田头、麻栗树,巴嘎村鲁巩,隔界村麻栗树,南旺村丫口寨、瓦路村民小组温饱示范村项目建设,协助完成了江西村大水池、后路寨等7个移民点的264户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共转移劳动力70个,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率。通过扶贫工作的强化和深入,全乡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步改善,扶贫工作再创新业绩。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嘉禾乡渠县辖乡。1940年建嘉禾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6.7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村公路与318国道交会。辖长石、堰塘、五角、龙桥、滴水、五庙、桥沟、雅化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编、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产青麻、黄花、花生。养殖业以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