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东南部,距县城约46km,处于北纬24°40'29''~ 24°46'21'',东经114°09'04'

'~114°16'46'',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度地带,总面积7545ha。区内地貌复杂、山高谷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天平架海拔1256m。最低处樟栋水海拔330m。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9.6℃,年降水量为1468mm,气候温暖湿润。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7月,1988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9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4年,广东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科协联合发文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5年12月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评选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2006年被评选为“广东最美的自然生态乡村”。
资源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植物有1928种,其中食用植物有40多种,药用植物有526种,果类植物有83种,观赏植物有215种,淀粉植物有54种,油脂植物有187种,饲料植物有64种,鞣类植物有67种,用材树种共有236种。在这些植物中,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野茶树、伯乐树、伞花木、观光木等14种;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有2种。动物种类也很丰富,脊椎动物与昆虫纲动物共有1552种,其中兽类38种,鸟类217种,爬行类36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种,昆虫1220种。有34种珍稀濒危动物,如华南虎、黄腹雉、海南虎斑(升鸟)、穿山甲、苏门羚、白腹山雕、白鹇和虎纹蛙等。
保护区还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开展的旅游项目有:自然博物馆、原始森林漂游、原始森林探险,还有浓郁山野情趣的露天泉浴、钓鱼、烧烤、露营、瀑布观赏、瑶族风情等景观,这些项目集环保、科教、娱乐、健身、探险于一体,属当今世界盛行的生态旅游。
这片界于南亚热带的北界,中亚热带南缘的过渡地带,较完整地保存着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极为少见的“物种宝库”其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完全可以与庐山、武夷山等相媲美。素有“物种宝库、南岭明珠”之称的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外科学工作者探索考察的首选之地,也是集观光游览、探险漂流的生态旅游景区。
特色景点1、自然博物馆
车八岭自然博物馆于一九九一年筹建,一九九五年竣工,是一座规模宏大,设计新颖,独具特色的园林建筑,整幢大楼占地面积2279.2m²,建筑面积3474.62 m²。主楼四层,每层展厅面积253.55 m²,分为图文资料、植物、两栖爬行动物展厅,昆虫展厅,兽类展厅和鸟类展厅。自然博物馆收集了有关图片、图表、图书等学术资料2000多份,植物腊叶标本2万多份,其中高等植物18000多份,各类动物标本11000多份。
自然博物馆功能齐全,是动植物等各种标本收藏、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学术交流及会议召开的理想场所,又是生态旅游、环境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2、野生植物园
车八岭保护区有野生植物192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伯乐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伞花木、闽楠、樟树、野大豆、红椿、观光木等11种。车八岭保护区以其独特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以及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3、原始森林探险
车八岭保护区利用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开展科普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广大师生来到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实习、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原始森林探险,与动植物实现“零距离”接触,充分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4、生态漂流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溪流纵横,樟栋水河贯穿整个保护区,水急鱼美,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掩映,全年5—11月气温都在20℃以上,适宜漂流,乘舟顺流直下,水光山色尽收眼底,别有一番情趣。
科普服务内容车八岭保护区开展科普活动主要有参观自然博物馆、珍稀动植物观察、生态学术报告、动植物标本制作等内容。
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车八岭科普教育基地全年向社会开放,除科普活动内容外,还可提供食宿及交通服务。
收费标准为:进入保护区门票20元/人,参观自然博物馆20元/人次,漂流80元/人,野外导游100元/天,学术报告600元/场,动植物标本制作活动20元/人,住宿费60—100元/人天。以上收费对组团学生可以实行5折优惠。
交通1、广州市至韶关市有对开长途大巴,每半小时一个班次,约3小时车程。
2、广州市有多趟列车至韶关市,车程约2.5小时。
3、广州市至始兴县每天有二个班次对开大巴,约4小时车程。
4、韶关至始兴县有对开大巴,每15分钟一个班次,约1小时车程。
5、始兴县至车八岭保护区有对开中巴,每小时一个班次,车程约40分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