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
自然概况素有“滇南盐都”、“丽人故里”、“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之称的磨黑镇,雄踞宁洱县东北大门。东以把边江自然为界,与墨江县隔江而临;西与宁洱镇山岭唇齿相依,首尾相连;南与勐先乡、普义乡群山交汇,江水并流;北与德安、梅子乡山水相望。辖区面积507.03公里,横跨于东经101°08'至101°51',北纬23°06'至23°20'之间,昆洛公路贯通东北和西南,元磨高速公路横穿境内,交通区位优越。山区面积98%,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谷深,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海拔在786米(嘎拉河口)至2271.6米(百草梁子)之间,属全年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21.6℃,年降雨量在1300——1400毫米之间。日照2900小时,气候暖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正南风。
磨黑镇辖星光、庆明、曼见、团结、把边、江西、秀柏、上胜、下胜、芭蕉林10个村委会及一个城镇社区,139个村民小组。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414人。居住着傣、哈尼、回、彝等17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农业人口19239人,占总人口的82%。
资源优势土地、森林、水资源、热区资源、傣族、哈尼族文化资源是该镇的主要资源优势,其中以热区资源、森林资源、交通区位三大优势较为突出。
全镇土地面积76万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32.5亩;耕地面积38127亩,其中水田9666.9 亩,旱地28460.1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98亩。适宜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种植,待开发的农业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磨黑镇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森林面积32937.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0.78% ,活立木蓄积量226.356立方米。植被多为针阔混杂林和灌木林,针叶林以思茅松为主要树种,阔叶林有椿、桦、柏、栎、栗多用材林,松脂年产量 800000公斤。
磨黑镇水资源丰富,磨黑河和把边江穿古镇中间而过,镇境内建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库容量为10万立方米;坝塘二个,蓄水量为8120立方米;灌溉水沟893条,每年可供水2672.3万立方米;境内建有一级、二级、三级电站各一座,装机容量分别为480千瓦、729千瓦和900千瓦。
磨黑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元磨高速公路与国道213线与磨思公路交汇处;其中元磨高速公路自南北方向横穿全境,国道213线贯通镇大部分村组,镇西长2.78公里的公路连接线把古镇与磨思公路相连在一起;正在开工建设的昆曼高速路磨黑至普洱段与该镇新城区建设区域紧密相连。全镇127个村民小组实现通公路,通路率达到91.4%。多年以来,城镇建设得到加强,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商业服务网点逐渐形成。
发展思路磨黑镇党委、政府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全会、市委一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交通、商贸优势,实施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兴镇、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五大战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磨黑,促进磨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磨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是:解放思想,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夯实农业、交通、教育、科技四个基础;调整优化所有制、产业、产品、城乡四个结构;围绕建设高效农业走廊,做大做强农业、茶叶、畜牧业、林业,扩大烤烟种植面积。保护开发磨黑古镇,建设新城区,利用名人效应,全力打造磨黑旅游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以蔬菜、饮食服务为主的特色经济,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强镇村经济实力,促进磨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112万元,财政收入507.2万元,财政支出404万元,乡镇企业收入6599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658万元,城镇个体经济总收入313.6万元,粮食总产量897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9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2‰。
教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全镇有磨黑中学一所,一小一所,二小一所,村完小7所,几年来,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升学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指标要求 ,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服务人口为23414人,几年来的接种率达98%,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6%以上。
全镇有一个基层党委,一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95个党小组,808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16名,女党员129名,少数民族党员506名,平均年龄52岁。本科学历的党员有23名,专科的72名,中专的69名,高中以下的644名。
产业发展1、茶产业发展现状:现有茶园面积5587亩,其中投产的3677亩,年产干毛茶3676担,产值240万元;
2、咖啡产业发展现状:现有咖啡2474亩,年产咖啡豆2809吨,产值达3652万元;
3、虫胶产业发展现状:引进虫胶加工企业3个,年生产生胶上千吨。有野生虫胶寄养资源上百亩,年产生胶上百吨。目前,随着胶价上涨,已有部分农户自发植树养胶,发展后劲非常有力。
4、冬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2006年,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7723亩,实现产值1050万元。其中:完成冬辣椒种植2922亩,实现产值215万元;完成东升南瓜种植1010亩,实现产值137万元。逐渐形成了以冬季农业开发为主的高效农业产业。
5、烤烟产业发展现状:2006年,发展烤烟489亩,产量1433担,实现产值70万元。随着经济的不断显现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烤烟产业正逐年增大种植规模,预计到“十一五”末期,该镇的烤烟将突破4000亩,成为该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6、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213线为依托,逐渐形成了以烧烤、餐饮服务为主的饮食文化产业。目前,全镇共有大小餐馆205家,并以磨黑烧烤、把边江鱼等本地特色吸引了大批人员在此就餐。
贫困状况磨黑镇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山区乡镇,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全镇仍有未解决温饱、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贫困人口2113户,7288人;有人均纯收入在668至924元之间的相对贫困人口1606户,6046人。目前仍有7个村民小组未通路,8个村民小组未通电,31个村民小组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