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释义1.鼠须笔的省称。

晋王羲之《笔经》:“鼠须用未必能佳,甚难得。”

唐 长孙佐辅 《相和歌辞·宫怨》:“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

宋苏轼《答王定民》诗:“欲寄鼠须并蠒纸,请君章草赋黄楼。”

清 黄景仁 《岁暮怀人》诗:“乌丝阑格鼠须描,爱我新诗手自抄。”

2.借指文才。

明 陈汝元 《青莲记·慈训》:“你父亲恩隆凤炬,全仗鼠须;宠赐龙章,多凭兔鬣。”

3.喻指稀疏的胡须。

《花月痕》第九回:“﹝ 鸣盛 ﹞迷着两只小眼睛,手里理着自己几茎鼠须。”

鼠须的加工将左手把老鼠夹住,用剪刀剪下的胡须,分长短置放包扎好即可。

鼠须笔书画用笔。笔性坚劲与兔毫笔略同。相传三国魏锺繇、东晋王羲之均喜用之,《兰亭序》即以鼠须笔写成者。北宋苏轼《东坡题跋》云:“予撰《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廷珪墨,皆一时之选也。”

此处所指之鼠到底是老鼠,还是栗鼠或松鼠呢?目前厂家都不采用这些动物的胡须,因都不适宜做笔,市场上所谓的“鼠须笔”也不一定是真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采造未知何年始。

丞相叹息廷尉瞋,〔一〕

微物亦得留青史。

千须万毫费拣择,

一笔功成百鼠死。

书圣得之高兴发,

兰亭神迹留蚕纸。〔二〕

右军风流久不传,

鼠须蚕茧两茫然。

今我家藏鼠须笔,

时人闻之莫许焉。〔三〕

幼时把玩不称意,

舍之尝有二十年。

天生彼材难自弃,

一朝忽得到眼前。

刚锋大管殊于众,

上有玄黄色似鲜。

信赖神灵相呵护,

锋毫无损甚精完。

以书大字神策军,

点画乖手仍昏昏。

以书小字兰亭序,

方识神物久蒙尘。

洛神赋,灵飞经,〔四〕

蝇头小楷书立成。

未知伏案时几许,

但觉笔下清风生。

我闻庄生龟手药,〔五〕

拙于用大固世情。

圣贤虎变愚难测,

用其所见弃所盲。

君不闻,

此笔匣中久郁郁,

至今犹有不平鸣。

注:

〔一〕《史记·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幼时见到厕所中的老鼠瘦弱窘困,而仓库中的老鼠肥硕安闲,遂发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感叹。

《史记·酷吏列传》:汉廷尉张汤幼时,因为老鼠偷了家里的肉而被父亲冤枉责打,大怒,遂挖掘鼠洞,搜到老鼠和所盗的肉,进行审讯。

〔二〕唐何延之《兰亭记》:王羲之(王右军)书兰亭序,用鼠须笔,蚕茧纸。

〔三〕鼠须笔,或认为已失传,今见者均非鼠须所制。或以为即狼毫笔。

〔四〕《神策军碑》,唐柳公权楷书名作。

《兰亭序》,晋王羲之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洛神赋》,指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灵飞经》,唐钟绍京书。二者皆为小楷名作。

〔五〕《庄子·逍遥游》,宋国有一家人有祖传的治疗手皴的秘方(不龟手药),世代以漂洗棉絮为生,生活贫苦。有个远方来的人听说了,以千金购之,把药进献给吴王用作军用物资,结果大败越人,被吴王封侯。

图片介绍:“老鼠机器人”用真鼠须 传感技术更加敏锐

2005-12-09 TOM科技讯

近日,一种新型的“老鼠机器人”问世。这种自动机器人能通过胡须区分不同界面的质地,为传感技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得传感技术更加敏锐,为未来制造出能够在无光线条件且极其狭窄的空间中自动运转的机器人提供了启示。

负责该研究的苏黎世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米瑞姆·芬德所研制出的这台机器人直径长8厘米,上面装有两排真正的老鼠胡须,分别在机器人的两边。每根胡须尖上都粘着一个包着薄膜的麦克风。当胡须从某个物体上扫过的时候,薄膜就会变形,从而传出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后被记录在电脑中。

在实验中,老鼠机器人要在一个四面是墙的环境中摸索,感知周围的障碍物。当它与某个表面接触时,它就会停下来,用胡须扫过其表面,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电脑中。如果需要的话,它还能够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再进行一次效果更好地“阅读”。

不同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引起不同的反应。当机器人接触到一个光滑的表面,如金属表面时,它就会在预置程序的指挥下稍稍退后,然后再向前迈进并重新触摸一遍。而当机器人遇到一个粗糙的表面,如砂纸或是纸板表面,它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后退。

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机器人在每四次试验中有三次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