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向构造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南北向构造带由李四光于1962年提出。构造带具有一定规模,分布方向大体与地球经线一致。其主体由走向南北的挤压带或张裂带构成。并有扭断裂与它斜交,横断裂和它直交。一般是东西向挤压作用和引张作用形成的。压性经向构造体系有南美和北美大陆西缘的安第斯山脉和科迪勒拉山脉、欧亚大陆交界山乌拉尔山脉等;张性经向构造体系有非洲东部大裂谷、大洋中的东太平洋海岭、大西洋海岭、东印度洋海岭等。中国的经向构造体系,在东部地区较为发育,规模一般较小,并以挤压性为主。经向构造体系其形成时期各处不同。中国中部的经向构造带,如贺兰带和川滇带等,形成时期较早,向东有变新的趋势。经向构造带有大致等距分布的特征。它常与其他构造体系复合或部分复合,因而互相受到干扰和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