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通货膨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就是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并不是一国市场内生的,而是由于外国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的,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只发生于开放性经济体系中,这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输入的。一国国内商品的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可以通过国内生产以及国外进口两条途径满足,若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必将推高国内相关商品的价格。以中国为例,由于美元贬值,其购买力降低,需要更多的美元才能达到以前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出现涨价,然而中国为了保证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保持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幅度上,因此,当美元贬值引起商品价格上涨时,由于没有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对冲,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些原材料价格也就同时上升了,这样就直接引起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

在这个时候,由于国内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通货膨胀,因而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商品价格并没有上升,导致整体的生活成本并没有明显上升,最终体现出来就是劳动力货币成本以及国内供应的原材料价格并没有随通货膨胀的出现而提高,这样就是国内物价水平并没有显著的上升,但是当这种价格传导到出口部门,其结果就是出口商品仍然按照通货膨胀前的价格出口,虽然在价格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但是实际上是在贱卖国内的资源,也就是说出口部门暂时的繁荣是通过国内资源的贱卖换来的,这从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

通货膨胀输入的第二种途径就是通过资本流动而输入的。近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出口部门的创汇,同时还有相当巨大的部分是国外投机资本的流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热钱,由于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美联储滥发货币造成的,因而在美国国内拥有充分的流动性,而流动性需要升值机会,而中国便成为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目标,这些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国内并不会从事周期过长的投资,因而他们总是涌向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当中国国内的证券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在他们的带动下炒高后,热钱带着巨大的收益退出,而为他们买单的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人民。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要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除了经济体系内部的许多诱因外,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就是说,如果调节政策选择不当,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输入性通货膨胀也会对国内的物价上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中国的情况看,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是:①在国内信贷或货币供给无明显扩张的情况下,由于进口原材料用本币标明的价格大幅上涨,对生产和流通产生连锁反应,因而成为物价上涨的一个推进因素。如中国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因为组装件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彩色电视机的销售价格也相应上涨,这类产品的价格如发生普遍上涨,自然对消费物价水平上升有推进性影响。②在开放程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别的条件下,由于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对这些地区的本国企业自然要产生示范效应,出现攀比现象,这些地区生产经营企业的工资成本会普遍提高,物价也要上升,结果产生区域性通货膨胀。这种区域性通货膨胀又会突破各种行政的限制,通过种种市场机制向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传递,进而对全国的物价水平变动发生影响。如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工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内地的工资收入水平,其物价水准同内地相比通常也先行上升,对全国物价水平上涨有拉上影响。这种影响如果究其原因,还是与中国同发达工业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差别,以及外资、合资企业或引进项目在生产时投入品进口的人民币成本较高等因素有关。③由于国际贸易状况变化不得不采取贬值政策时,在外部输入商品比重较大,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存在外汇券与人民币同时流通的条件下,即使国内信贷政策等稳定不变,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

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②开放经济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③国内政策调整和选择的灵敏程度。一般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与国内市场价格水平间差距越大(国内商品价格水准大大低于世界商品价格体系水准)、开放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比重越高、国内政策调整和选择的灵敏度越差,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就越严重;反之则相反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