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毛跖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述中文名:荒漠毛跖鼠

学名:Phodapus roborovskti Satunin

类属:啮齿目仓鼠科

别名:小白鼠、小毛足鼠。

形态特征体长约65-70毫米。尾短小,仅尾尖露出毛外,其长为8-10毫米,乳头4对,有颊囊。

体背毛色,由头顶到臀部及体侧上部呈浅驼色,期间杂有少量黑毛,具灰黑色毛基与浅驼色的毛尖。腹部两侧下部及四肢皆为纯白色,切与背部的深色有明显的分界。耳壳内被白色的短毛,外面之前部为灰色,后部白色。

头骨脑颅圆形,较平滑。颧弓较窄,鼻骨前部无明显扩大。听泡小而低平,前内角向前,伸成管状,一直伸到翼骨突起的下方。

生活习性荒漠毛跖鼠是危害固沙植物的主要害鼠。它们喜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区的沙丘地带。在农田中也有它们活动。洞穴浅,构造简单,常建造于沙丘的斜坡及沙埂灌丛下,鼠进洞后常将洞口用土堵塞,洞口不甚明显。洞道很少分支,一般洞深50-100厘米,末端为巢室。

营夜间活动,白天偶尔外出。以植物种子为食,亦食少量昆虫。每年繁殖2-3次,每胎产仔4-8只。妊娠期约20-21天。

荒漠毛跖鼠最喜食固沙植物,严重破坏造林固沙工作。

地理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