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花灯属贵州西路花灯,流行于汉族居住地区,清朝,已有灯班活动。玩花灯主要在春节期间进行,一个灯班称为“一拨”,以“灯头”为召集人,由一个村或邻近几个村的人组成灯班。玩灯前扎制各式彩灯作演出照明用。花灯角色有丑角(唐二)、小旦(么妹)、老旦(老妇),解放前均由男子装扮,解放后逐渐有女子参加。表演时,表演者手耍扇子和巾帕,边歌边舞,时唱时舞,唱段为民歌俗调,灯夹戏、戏夹灯,白话皆用方言土语,内容简短,无完整情节,唱与白诙谐有趣,多以恭贺、吉祥语言来抒发感情或说清事理。玩灯中,丑角突出矮桩下蹲动作,有“螃蟹行”、“耗子蹬腿”两种;旦角突出女性形象;歌舞突出歌不离口、动不离手,手不离扇帕,身不离步法。玩灯一般有亮灯、出灯、参土地、开山门、开寨山、开财门、盘灯、对白、踩场、搭上咐、歌舞、小戏、参桌子、参果碟、测盘子、参门神、扫场等过程。用二胡、月琴、锣鼓伴奏。1958年,花灯搬上舞台。1978年,演出花灯剧《桃花垭》,首次采用灯光布景。80年代,常组织灯班参加节日庆祝游行表演。县内民间花灯艺人较多,石头堡徐文华玩灯60余年,扮演的老旦形象维妙维俏,多次参加省、地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