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乌贼(学名:Metasepia pfefferi)也可称为火焰墨鱼、火焰鱿鱼,是一种栖息在印尼、新几内亚、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海域的乌贼。火焰乌贼是目前已知惟一一种带有毒性的乌贼。
分布火焰乌贼的自然栖地,包括西澳大利亚州的曼都拉(南纬32度33分,东经115度04分)、昆士兰州(南纬27度25分,东经151度43分 )以北,到新几内亚南部的阿拉弗拉海海域,以及印尼的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海域,和马来西亚的马宝岛、诗巴丹岛海域。
1874年10月9日,一只雌性的火焰乌贼在阿拉弗拉海(南纬09度59分,东经139度42分 )被英国皇家学会的挑战者探险队所捕获,开启了科学界对火焰乌贼的研究。这只最早的火焰乌贼标本目前存放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外形
火焰墨鱼的侧面火焰乌贼有椭圆形的外套膜,腕臂较为粗短、扁平,呈刀锋形,分布著四排吸盘;第一对腕足比其他的腕足要来得稍短一点。在左腹侧一只较粗大的腕足则是生殖用的交接腕,腕上有用来传递贮精囊的深沟。在外套膜的背侧与腹侧表面,以及头部、眼睛上方有许多突起的鳍状物,这些鳍可以帮助火焰乌贼在海底前进。火焰乌贼也是目前所知惟一一种会在海床以腕足和鳍行走的乌贼动物;因为乌贼骨较小,火焰乌贼无法在水中长途游泳。
目前已知最大型的火焰乌贼标本,外套膜长度有8厘米,然而大多数的体型都在6厘米以下。火焰乌贼的乌贼骨只占外套膜长度的2/3左右,外观呈长斜方形,带微黄色泽,两端削尖,中段微微鼓起。和大多数的乌贼不一样,火焰乌贼的外套膜并没有乌贼骨突出所形成的锥。
生活型态
火焰乌贼受到威胁,便显现出亮丽的警告姿态火焰乌贼栖息在海水底部的泥沙区域,分布深度从3米到86米;为日行性,以表面的色素细胞进行复杂的伪装,捕食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火焰乌贼原本的体色是深褐色,若遭到骚扰,就会在体表、触手和头部快速闪烁著黑色、深褐色、白色与黄色的斑纹;在发动攻击前的瞬间,触手前端会显现明亮的红色。火焰乌贼以接近腹部的一对触手在海床表面行走,这是它们主要的移动方式。在目前所纪录的乌贼品种之中,火焰乌贼是惟一一种带有毒性的乌贼;它的肌肉组织带有毒性,而亮丽鲜艳的体色正是一种警告色。
繁殖当一对雌、雄火焰乌贼碰头时,即可能进行交配;雄乌贼以交接腕将精囊递入雌乌贼的外套膜中,让卵受精。随后雌乌贼会将卵产下,一次只产一颗,并以触手将卵固定在珊瑚、岩石甚至浮木的隙缝之中。初时卵呈白色,随着小乌贼发育,会逐渐便透明。小乌贼一出生即具备与双亲相同的伪装能力。
商业价值毒理学的研究显示火焰乌贼的肌肉组织具有强烈毒性;它是惟一一种具有毒性的乌贼动物,也是仅有的三种有毒头足纲生物之一。根据澳大利亚昆士兰维多利亚博物馆的海洋生物学家马可‧诺曼之研究,火焰乌贼的毒性可媲美它头足纲的远亲-蓝圈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