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者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 语自知者明

读 音zì zhī zhě míng

意 思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聪明;明察。指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出 处典出《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近义词自知之明

典 故贞观十六年(公元645年),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唐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佐天子治国)房玄龄等大臣说:“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比如说一位君主,每天都要处理成千上万件国家大事(一日万机),情况又非常错综复杂,人非圣贤,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呢?这样说来,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谏诤的臣子,来直言不讳指出他的过错,才能补救过失。由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诚耿直,遇到问题时能随时谏诤匡正,多次切中我的过失,这就是用明镜来照形体(如明镜鉴形),美与丑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说到这里,唐太宗举起杯子,向房玄龄等几位大臣敬酒,勉励他们也应该这样做。成语“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便源于唐太宗勉励房玄龄等大臣,要像魏徵一样敢于犯颜直谏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