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丁名 Litsea dileniifolia P. Y. Pai et P. H. Huang
中文名 五桠果叶木姜子
拉丁科名 Lauraceae
中文科名 樟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云南
现状 渐危种。五桠果叶木姜子仅见于云南西南部,散生于季节性雨林中。因当地群众喜作建筑用材,森林不断遭到破坏,生境恶化,更新困难,植株稀少。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30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粗壮,具棱角,有椭圆形皮孔,无毛,髓中空;顶芽圆锥形,被灰黄色短绒毛。叶互生,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1一60厘米,宽11一1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两侧稍不对称,无毛,中脉粗壮,侧脉每边15-22,斜展,在上面平或微下陷,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较粗,长2一5厘米,无毛。伞形花序6-8,排成总状花序,总梗长约2厘米,被锈色柔毛;花被裂片8,外面基部及中肋被柔毛,边缘有睫毛;能育雄蕊16一17,花丝中部以下具黄色柔毛,腺体圆心形,具短柄,花药4室;柱头2裂,无毛。核果扁球形,直径2-2.3厘米,长约1.5厘米,成熟时紫红色;果托杯状,紧包果实基部,深3一5毫米,直径2厘米,外面有皱诏,较厚,全缘或波状;果梗粗,直径5-6毫米,长4毫米,有皱榴,被稀疏柔毛;果序总梗常有宿存苞片。
特性 分布区位于我国西部北热带偏干性季节性雨林、季雨林地带,热量丰富,夏长无冬,年平均温20--22℃,最冷月平均温约15℃,极端最低温多在5℃以上;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干旱季降水量少,但多雾露,尤以11月到翌年3月为浓重,如降细雨,补充了干季雨水的不足;年平均相对湿度约80%,沟谷中水湿条件更较优越。土壤为砖红壤性土,强酸性,pH值4.5。五桠果叶木姜子生长在以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 (BL.)Feysmet Binn、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Huerck et Muell l.-Arg.为标志的沟谷雨林中,为中层乔木的罕见种。花期4--5月,果期6--7月。
保护价值 五桠果叶木姜子为珍稀树种,种子含油量34.53%,含月桂酸
92.6%;木材细致,可作工业和家具用材。
保护措施 目前产地大部分属于自然保护区,但还有部分处在保护区之外,且不断遭受砍伐,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积极进行人工栽培繁殖。
栽培要点 种子含油脂,寿命短,不易保存,应随采随播。并试验育苗栽培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