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新华女,1960年1月生,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汉族,大专学历,1974年6月参加工作,1992年5月入党。现任竹溪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
历任下乡知青,文化站管理员,中学教师,竹溪县总工会科员、竹溪县女工部部长、竹溪县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竹溪县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竹溪县总工会副主席,中共竹溪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共竹溪县第十二届县委委员,竹溪县人大第十六次人代会代表、竹溪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竹溪县政协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竹溪县政协委员会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十堰市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代表,湖北省工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十堰市工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十堰市工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代表,十堰市工会第三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十堰市工会第二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十堰市工会第三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
朱新华同志先后从事了文化、教育、政协、人大、工会等工作,她为竹溪县的经济建设和工会的发展作出了可喜的成就!她撰写的《浅谈县总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等论文在竹溪政务网等多家媒体釆用,她在工作中多次受得省市县的表彰,并多次被省总工会授予《全省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朱新华男, 1966年11月生,研究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他自大学毕业后,常年深入农村基层,率先在南京市推广旱育抛秧,总结出的“无水抛秧、软捆扎根、上水立苗”12字为该市1993年旱育抛秧初期试验提供了经验。1996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203万亩,抛秧88万亩,分别占该市水稻面积的83%和36%,4年累计增产稻谷近3亿公斤。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他先后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其中有8篇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奖。1996年被国家4部委评为全国农业引进国外智力先进个人。
朱新华男, 1967 年10 月生,陕西城固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陕西省农业机械学会会员。 1992 年 9 月至 1996 年 3 月在陕西汉中变压器厂从事净油机方面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1996 年 3 月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二、教学工作
执教以来,系统讲授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食品工程测试》、《食品机械与设备》、《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课程。近几年,公开发表教学法研究和教学改革论文 2 篇,主持和参与两项教改项目。主讲的《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 2004 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并被选送参加了 2005 年省级精品课程评选。 1999 年在我校青年教师教案展赛中获三等奖。
三、科研工作
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 5 项。其中,主持两项,主要参加三项:
1. 新型绿色缓冲包装材料成型工艺试验研究 青年基金 主持人
2.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建设 教改项目 主持人
3. 秸秆工业化综合利用研究 合作项目 主要参加者
4. 《食品机械与设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主要参加者
5. 一次性可饲餐具成型试验研究 青年基金 主要参加者
四、科研论文和论著
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 19 篇,其中,第一作者 6 篇。编写教材 3 本 , 其中 , 公开出版教材 2 本。主要的论文有:
1. 电激励信号对果品电参数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11 ,第一作者;
2. 锤片式粉碎机的理论分析和结构改进措施探讨,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2 ,第一作者;
3. 我国温室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农村能源, 2001.6 ,第一作者;
4. 我国谷物干燥设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农机与食品机械, 1998.7 ,第一作者;
5. 秸秆纤维餐具模压成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11 ,第一作者;
6. 采后苹果电特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 2005.7 ,第二作者;
7. 果品内在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 2001.9 ,第二作者;
8. 基于电特性的果品种类识别试验,农业机械学报, 2005.7 ,第二作者;
9. 电阻炉干制香菇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2.8 ,第二作者;
10. Identifying Species of Fruits Based on Dielectric Properties , Collection of Extent Abstract
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Beijing ( Vol.2 ), 2004.10 ,第二作者;
11. 秸秆碎料凸向模压成型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2000.11 ,第三作者;
12. 秸秆资源工业化利用产业及模式〔英〕,农业工程学报, 2001.1 ,第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