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地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冒地槽(miogeosyncline)

施蒂勒(H.Stille,1941)于1940年提出从正地槽中按有无岩浆活动划分出优地槽和冒地槽。冒地槽指位于近克拉通一侧的正地槽组成部分,它以无火山岩建造为特点。“冒”为“mìo”释音,系希腊语,是“较次的”之意。冒地槽是靠近大陆一侧,基底以陆壳为主,属地槽体系的外带。其活动性较弱,没有蛇绿岩,缺少火山物质,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凯伊(Kay,1951年)将冒地槽定义为:位于优地槽和克拉通之间、以浅海成因碳酸盐沉积占优势,一般缺乏由喷溢的火山岩构成的巨厚岩系为特征;而且在造山过程中,缺少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变质作用也不十分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