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稷神”是炎帝神农氏之子,到了周朝,所祭“稷神”为后稷。
后稷,本名姬弃,是传说中上古尧、舜、禹之臣,任农师“后稷”,赐姓姬氏。以官名行世,通称后稷,死后被尊为“稷神”。
相传后稷的母亲姜姬在野外踏了巨人脚迹而孕,生后稷,姜螈以生子不祥而弃之,故名为弃。当时她把弃放到一个狭隘的小巷内,但路过的牛、羊不仅不践踏他,而且还给他喂奶,养育他。姜螈又把弃放到森林里,恰巧遇到了很多伐木人,都来轮流照料他。姜螈又将弃转移到寒冷的冰河上,冰寒刺骨,当弃刚被放下,就飞来了一群鸟儿纷纷张开翅膀,将弃儿覆盖起来。这时姜螈以为弃儿似有神气,遂将他收养长大。古之“圣人”大多都以“神授”或“天授”,而显示其灵异。后稷的出生也是如此。
后稷是个奇人,从少年起就有远大的志向,特别重视“农耕”,而且他还有一套种植和管理方法。相传后稷还在各地建立了“教稼”之地,实际上就是他搞的“示范田”,让民众都来效法耕农的方法。
由于后稷对当时的农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尧舜的重视被封于邰,任农师“后稷”,居农官之长,在职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语·周语上》说,民之大事在农,上帝的祭品,人民的蕃殖,大事的供应,国家的财用,都要依靠农业,是故“稷为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