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即结成"寄亲"

解放前,有的为融洽人际关系将子女过寄结成"寄亲",有些独子,恐其早夭,择日寄给观音大士,至成婚时须重找个"赎身"寄娘。有的因生肖"相尅",认定生肖寄娘,寄方须请好寄媒,在端午或中秋履行过寄手续,寄方须带上糕、粽、团、圆和礼品,点香烛叩见寄父母,寄父母给寄子从头到脚换新"回礼",并写寄单一张。

以此为正式过寄父子关系。在逢年过节务必"尊节",有谚语道:"寄妮亲,有来有往亲又亲,无来无往路边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