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保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就地保护(英:In Situ):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将包含保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 146个,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8.8%。到2000年初,我国已经有1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到2003年3月23日,我国已经有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