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江西师大/江师大,英文:JXNU江西师范大学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南昌,现有瑶湖和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400亩,建筑总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学校缘起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发展历程国立中正大学是江西办学史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建之初便设有文、法、经、理、工、农等学科。1949年更名后,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国立南昌大学大部分学科、专业调整至中南区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工学院等14所高校,保留了师范部的中文、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和艺术7科,学校改为江西师范学院,性质由综合性大学改变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与此同时,在江西,以国立南昌大学农学院为基础,单独组建了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1962年,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又被调至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上世纪50-70年代,江西师范学院还积极支持省内各地市兴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江西师范学院分院,这些学校今天都已发展成为本科院校。由此,学校不但支援了国内许多重点大学的建设,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省内一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西师范大学校徽
江西师范大学校徽1.标志由中国江西师范大学的英文首写字母“CJNU”组成。左为C,右为J,中为N,左右“C、J”合为U。
2.标志的整体效果是一个“中”字。既代表学校发端于中正大学,寓意“持中秉正,静思笃行”之校训,又反映了新校区的整体布局,体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统一。
3.“N”像正大坊,“C、J”合抱像护校河,意为瑶湖新校区。
4.标志以视觉跳动的设计手法,交替于汉字与英文、历史与现实之间,造型独特,内涵丰富,标识性强。
江西师范大学校名题字(舒同先生题写)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校训: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江西师范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江西师范大学精神: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
江西师范大学校歌:词/集体
曲/傅利民
我们汇集在英雄城像桃李盛开青山湖滨
美丽的校园教师的摇篮
哺育着未来的园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献身教育治学严谨
坚持求实精神勇于探索和创新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朝着四个现代化高歌猛进
江西师范大学校园图集:
师大图书馆师大主教学楼——惟义楼师大正门方荫楼、校史纪念柱、正大广场图文信息中心师大学生公寓师大共产主义学院师大教学楼江西师范大学现状: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所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填补了我省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点的空白)、8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含一级学科带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63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
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4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80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5000余人。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8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1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为45.5%;研究生比例为59.6%,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7.7%。学校有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博士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0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9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1人。
学校把本科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从 1999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为平台,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学校探索和实施了 "3.5+0.5"、 "3+0.5+0.5"、 "3+1"、 "4+1+2"、 "4+2" 等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加大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成绩。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项,省级本科品牌专业25个,省级优质课程23门。近三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6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04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3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11项,1个课件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1个课件在2007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现场决赛中荣获大学组一等奖、4个课件在全国第四届、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现场决赛中荣获大学组优秀奖,22个课件获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奖。学校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被团中央、教育部确定为全国63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之一,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被评为全国心理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5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2004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是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近年来,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上线考生数稳定保持在招生计划的 3倍以上,2008年开始在省内进行一本线上招生。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示范社团,200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湿地使者行动”竞标中获得第一名,2006年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为全国高校唯一获奖学生社团; 生命科学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学生创业团队被评为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佳表现团队”和“最佳创意团队” ;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ACM竞赛队 获第七届“广茂达”杯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金、银两项大奖, 进入第 31届ACM/ICPC亚洲区上海站总决赛。 杨文军同学参加第 28届雅典奥运会和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各获得金牌1枚,成为历史上第一对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和她的队友们获得北京奥运会四人双桨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吴优和高玉兰在北京奥运会上则收获了二人单桨项目银牌,创造了中国女子双人单浆最好成绩。倪振华、范婕同学获得2006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健美操混双比赛金牌,学校在2006年第12届省运会上获得高校组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2002年以来,学校连续两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得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全校科研总经费从2002年的1100余万元大幅增加到2006年的6700余万元,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973”前期预研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全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项;全国及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7项,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4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34项;出版著作6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200余篇,其中52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俄、美、加、澳、日、韩、英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三年,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英国蒂赛德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香川大学、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等签订硕士培养项目,实行学分互认,学生交换;与马达加斯加塔 那那利佛大学签订协议建立孔子学院。学校同时聘请一批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其中外籍教师 Constance Gibson 荣获国家“友谊奖”。学校先后招收日、澳、韩、美、印尼等国留学生及港、台学生来校学习。
为把握高教发展的大机遇,学校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决定逐步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人文社会科学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使部分学科和领域达到国内一流和世界先进,总体办学水平跻身于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数据截止2009年9月)
江西师范大学历任校长1、胡先骕,江西新建县人,1894年生。1940年10月至1944年5月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1968年逝世。
2、肖 蘧,江西泰和县人,1897年生,1944年5月至1947年5月任国立中正大学校长。1948年逝世。
3、魏东明,天津市人,1915年生,1950年2月任国立南昌大学党组书记。1982年逝世。
4、刘乾才,江西宜丰县人,1908年生,1950年2月任国立南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5、吕 良,广东大埔县人,1916年生,1953年7月任江西师范学院筹委会主任。
6、张慈瑞,贵州遵义市人,1920年生,1953年10月任江西师范学院党支部书记。
7、刘瑞林,江苏睢宁县人,1910年生,1957年下半年至1958年2月任江西师范学院院长,1964年1月再任江西师范学院院长。
8、石少培,1957年至1958年任江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9、王纪明,河北大名县人,1910年生,1960年至1966年任江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0、王怀臣,河北正定县人,1926年生,1969年底至1972年12月任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1、郭庆棻,山西孝义市人,1903年生,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任江西师范学院院长。1988年逝世。
12、胡廷棠,山东省荣成市人,1925年生,1980年4月至1983年11月任江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3、郑光荣,江西宜黄县人,1983年11月至1988年10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4、李树源,江西余干县人,1926年生,1984年1月至1988年10月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15、张传贤,天津市人,1932年生,1988年10月至1992年7月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16、钟世德,江西上高县人,1936年生,1992年7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7、李佛铨,广东蕉岭县人,1936年生,1992年7月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18、熊大成,江西南昌县人,1941年生,1997年11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9、李贤瑜,江西宁都县人,1942年生,1997年11月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20、游海,江西高安市人,1957年6月生,2002年至2007年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21、眭依凡,江苏镇江市人,1956年8月出生,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
22、傅修延,江西铅山人2009年5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江西师大与奥运会1.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江西师范大学学生杨文军获男子500米皮划艇冠军;
2.江西师范大学金紫薇同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四人双桨冠军,实现中国在这一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