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舌浮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尖舌浮蛙

中文学名:尖舌浮蛙

拉丁文学名:Occidozyga lima

科属:浮蛙属

命名人和年代:(Gravenhorst, 1829)

英名:Pointed-tongued floating frog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简介:中文名称为尖舌浮蛙、浮水蛙或稻田蛙,本蛙种在美国地区相当受欢迎,台湾本地亦曾有少量进口,小巧灵活的身形,突出的双眼,全长不超过3公分的可爱迷你蛙种。

外观与特征:

成蛙体形几乎成三角形,长短几乎一样,小巧而结实,不仔细看的话,会觉得与本省产的泽蛙外观非常相似,体表皮肤粗糙并有疣状小颗粒突起,腹部则为白色,四肢趾端尖细,後肢满蹼,体背呈灰绿或棕绿色,有的个体有浅黄色中线贯穿头至尾部,其间并散布著不规则的黑色斑点。

外形上与圆舌浮蛙极相似,尖舌浮蛙的舌后端尖圆形,趾间蹼比圆舌浮蛙发达;股后方有一条深棕色纵纹。常栖息于水坑或稻田附近,平时漂浮于水面,遇惊动时即潜入水中。适应热带气候,在我国华南和西南有分布;云南分布于滇南热带地区。

尖舌浮蛙栖息于水坑或稻田附近,捕食中华稻蝗若虫、若蚜虫、盲蝽、大叶蝉、甲虫、蜘蛛、蜻蜓、豆娘等。雄性成体蛙体长19~23mm,雌性27~35mm . 体小而肥硕,舌窄长,后端尖圆形。股后方有一条深棕色纵纹。趾间全蹼。蝌蚪体型细长,棕褐色。平时浮于水面,一遇惊动即迅速潜入水中。适应热带气候。鸣声“哇、哇”,较尖锐。分布于云南(滇南热带地区)、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