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拼音:tóng qián
释义:
1.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价值悬殊不定(根据存世量,品相等)。历代通用,但形制不一。清代末年使用铜元后,逐渐停止流通。2.泛指钱财﹑钞票。
方孔钱(铜币)是中国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均远大于其他种类的钱币,方孔钱和中国古钱币这两个概念经常等同。
秦帝国以后两千多年间的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钱为“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方孔钱是由圜钱演变而来的,以秦帝国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
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
传说来历有三:
1.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2.携带方便,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盘缠"一词的来源此。
“盘缠”是指如今说的旅费。但是,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钱同盘绕、缠绕在今日当然毫无关系,不过,古代却有某种必然联系呢!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有出戏叫《十五贯》,即涉及十五串钱的一个案子。古时不要说没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纸币也是后来才有的,于是,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巡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了。
3.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铜钱为外圆内方,做人也需要如此,做事圆滑,但内心保持方正。
收藏方法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局,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为"新疆红钱"或"晋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
具体操作视其藏品的品相优劣程度、市场变化、个人需求等因素,上下浮动决定实际交易价格。
具体价格:
高宗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 黄铜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揩书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宋体 1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出头隆 3
乾隆通宝(大样) 背满文(宝泉) 8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背星点 1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合面 200
乾隆通宝(母钱) 背满文(宝泉) 1500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泉) 10000
乾隆通宝(雕母大样) 背满文(宝泉) 15000
乾隆通宝(牙样) 背满文(宝泉) 35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泉)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满文(宝泉)开炉钱 5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源)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源)出头隆 2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源)背星点 15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源) 10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直)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浙) 1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浙) 20000
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浙)宽缘大型 1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苏) 1
乾隆通宝(大样) 背满文(宝苏) 250
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苏)宽缘大型 700 直径2.77厘米重6.15克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苏) 20000
乾隆通宝(开炉大钱) 背满文(宝苏)穿上月 8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广) 2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桂) 1
乾隆通宝(样钱) 背满文(宝桂) 4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汉文(满文宝汉文桂) 35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武)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武)穿上星 5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武)穿下星 5
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泉)宽缘大型 650 直径2.66厘米重5.5克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南)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福)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面穿上“福”字 5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汉文(满文宝汉文福) 450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面汉文“福厘” 18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济)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昌)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川)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陕) 1
乾隆通宝(雕母) 背满文(宝陕) 20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黔)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云)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晋) 1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满文(宝台) 30
乾隆通宝(小平大样) 背满文(宝台) 50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满文(宝巩)试铸样币 12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汉文“二十四年” 500 花钱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汉文“天子万年” 300 宫钱
乾隆通宝(小平钱) 合背 300
乾隆通宝(样钱) 背汉文“康熙通宝” 1800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汉文“万寿无疆” 300 宫钱
乾隆通宝(折十大钱) 背汉文“福寿康宁” 200 宫钱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汉文“天下太平” 200 宫钱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伊) 红铜 35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伊)满文“宝”字大 红铜 7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伊)背星 红铜 5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伊)穿上菱形纹 5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伊)穿上下竖纹 12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伊)部颁样钱 精黄铜 25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初铸厚版 120 重7.2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厚版 70 重6.30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生”隆 5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出头隆 8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背面倒版 4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背“当十” 1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背日 15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穿上“九” 12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部颁样钱 精黄铜 25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阿克苏,呈样钱 1000 字文深峻厚肉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初铸厚版 120 重7.2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厚版 50 重6.25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厚版狭缘 45 重5.50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大字薄版 8 重3.90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出头隆 6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穿上十 25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乌什局,呈样钱 12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喀什噶尔局,背满维文 1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喀什噶尔局,背满文宝库 1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库,母钱 25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广穿、大字喀十 2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喀什、满文宝泉 45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库,呈样钱 12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维文喀什噶尔,部颁样钱 黄铜 50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库车局,初铸大样 红铜 15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维文库车 6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文宝库、穿上月纹 12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维文、当十 6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维文、库十 8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满维文、大字库十 12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汉文库局 2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和田局,部颁样钱 50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呈样钱 1200 背满文叶尔奇木维文叶尔羌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厚版小字 120 重6.05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厚版大字 200 重7.10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厚版 80 重5.75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铅版 铅质 10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呈样钱 红铜 1200 背满维文叶尔羌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厚版 红铜 2500 重7.85克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叶尔羌局,厚版背星月文 红铜 18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面满文宝泉局 25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面满文宝泉局、宽缘 25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面满文宝浙局 50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 背面满文光绪、穿上月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