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蚀壁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海岸受波浪及其挟带的岩屑的冲蚀和掏蚀所形成的面向海方的凹穴叫做海蚀穴。其中,深度较大者称“海蚀洞”。因波浪对海岸的冲蚀作用主要集中在海面与陆地接触处,故海蚀穴沿海平面或在海蚀崖坡脚处呈断续分布。在较松软的岩石构成的海岸,发育不明显;在较坚硬的岩石构成的海岸,则发育良好。在水平节理及抗蚀较弱的岩层部位,海蚀洞穴非常发育,深度可达数十米。通常又把这些凹穴细分为海蚀洞或海蚀穴及浪蚀壁龛。其中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海蚀穴”或“海蚀洞”;深度小于宽度的称“浪蚀壁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