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萧山人的由来

萧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萧山人分三大类:

1.沙地人;

2.塘里人,通常被(沙地人)称作“里畈人”;

3.南片人。

(现在通常把2、3两类直接称为里畈人,不作区分)

沙地人生活在钱塘江边的滩涂地,他们大多从绍兴移民来此地,一开始都一穷二白,想要起家立业,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因此沙地人天然具有勤俭的品质,“肯做生活”、“会做人家”;而且沙地人擅长商品交易,精于计算,他们很关心市场变化和价格信息,一开口就是“今朝毛豆价钿好弗好?”。

塘里人则世代居住于海塘以内的安全地带,他们有祖辈留下的产业,生活比较有保障,而且聚族而居,有祠堂,有传统,重情谊,讲究辈份和秩序,塘里人大多认为“金窠银窠,不如自己的草窠”,喜欢稳定的生活。

南片人生活在萧山南部,靠近山区,也是世代聚族而居,姓氏集中,南片人有很强烈的团体归属感和互助精神,同声同气,民风淳朴,而且有古时尚勇好胜的风范,重义气,敢作敢当。

在历史上,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并不能亲如一家人。塘里人看不起沙地人,沙地人又不喜欢塘里人。但是,萧山围垦改变了这一切。

萧山围垦规模浩大,全世界罕见,高峰时出动十几万人参与会战。全萧山的适龄男子,几乎全部冲上了围垦战场,在天寒地冻的严冬腊月,离开自己的家室,冒着彻骨寒风,徒步数十里、一两百里路,去钱塘江边,战天斗地。他们住草棚草舍,悃烂污泥地;吃咸水饭,喝咸水茶,用霉干菜、霉豆腐、萝卜干下饭;用铁耙、土笪的简单工具,与凶悍无情的钱江涌潮搏斗,创造了美丽富饶的萧山围垦。

通过萧山围垦建设,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团结到一起,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结下了战友般的坚固情谊,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兄弟合作关系,很多人结下了亲家关系。这样,塘里人和南片人,就真正融合成为现在的里畈人。沙地人与里畈人的距离也逐渐被拉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沙地人和里畈人不断被拉近。就这样,沙地人和里畈人就融合成为了真正的萧山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