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
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马歇尔1842年出生于伦敦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家境一般,父母却努力让他受到很好的教育。青年的马歇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尽管他对哲学饶有兴趣,但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教9年,然后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教直到1905年退休。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马歇尔特别关注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他把贫困问题归因于劳动市场。在劳动市场里,非技术性劳动的供给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所决定,即工资水平上升时,人口增加,从而劳动供给也增加。但对非技术性劳动的需求却因为机械化而持续减少。供给与需求这两种力量是非技术性劳动的工资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缺乏技能和谈判力量的工人只会得到较低的工资,这导致穷人的健康和教育水平无法提高,他们的儿女也会有同样的遭遇。马歇尔吧解决贫困的希望寄托于教育,他主张限制非技术工人的家庭规模和建立累进税制度,但不主张设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会。在宏观经济学方面,马歇尔采用了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来解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
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书版权书 名: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伟大的经济学家系列译丛)

作者:(澳大利亚)彼得·格罗尼维根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508048413
开本: 16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通过马歇尔半个世纪的著作和论文,讨论马歇尔所发展的经济学方法和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和思想是如何通过马欧尔本人及其学生的教学而被传承的;同时,还从马歇尔经济学本身以及它在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传播两个方面,对马歇尔经济学派进行了探讨。
编辑推荐这本关于马歇尔的书很大程度上取材于笔者1995年在爱德华·艾尔格公司出版的马歇尔传记:《翱翔的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对马歇尔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总结和阐释,综合了作者十年来对马歇尔的最新研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重点是通过马歇尔半个世纪的著作和论文,讨论马歇尔所发展的经济学方法和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和思想是如何通过马歇尔本人及其学生的教学而被传承的。因此,《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还同时从马歇尔经济学本身以及它在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传播两个方面,对马歇尔经济学派进行探讨。
“伟大的经济学家系列译丛”将目光投向历史上和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通过描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相互影响,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件,来展现他们的经济思想。本译丛风格简洁、富有趣味,无论是职业经济学家还是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以及非经济专业的普通大众,都会对这套译丛感兴趣的。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英国经济学巨匠,自1890年其巨著《经济学原理》问世到1924年他逝世,三十五年间他无疑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领袖。这本书以简练的风格回顾了马歇尔作为经济学家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审视他接受的教育,他的旅行经历,他在剑桥、牛津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教学生涯,他为政府咨询所提出的政策主张,以及他的政治和社会观点,全面展示了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成就。
彼得·格罗尼维根是一位从事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者,在近半个世纪中,他活跃于该领域的诸多专题的研究之中。他现在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他出版了多部经济思想史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受到广泛赞誉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一部翻译的《杜尔哥经济学主要作品集》以及三卷本的《经济学史论文》。他于1989-2003年期间担任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一职,这期间还编辑了多部论文集。2005年因其在该领域的成就被经济学史学会授予“杰出学者”称号,并被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接受为荣誉会员。
目录前言
1绪论:马歇尔——经济学巨匠
1.1马歇尔的经济学家生涯
1.2马歇尔对经济学的特殊贡献
1.3马歇尔的主要著作
1.4马歇尔撰写的官方报告和两部简短著作
1.5本书梗概
1.6马歇尔展现的卓越地位
2家庭、童年和教育
2.1童年和上学(1842~1861年)
2.2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1861~1865年)
3学习伦理科学并寻找新工作
3.1在克利夫顿学院任教及在圣约翰学院当研究员
3.2加入剑桥俱乐部并逐渐放弃宗教信仰
3.3对哲学的探索和四篇哲学论文
3.4从哲学到经济学
3.5马歇尔和穆勒的政治经济学
3.6早期影响马歇尔经济学的其他著作
3.7早期的经济学教学与著述工作
3.8旅行、订婚、结婚、离开剑桥(1877年)
4布里斯托尔与牛津(1877~1884年)以及两本小书(1879年)
4.1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的院长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77~1881年,1882~1883年)
4.2在西西里和欧洲的一年(1881~1882年)
4.3在牛津贝利奥尔学院的经济学课程(1883~1884年)
4.4为初学者写的短篇书:《产业经济学》(1879年,1881年)
4.5《对外贸易和国内价值的纯理论》(1879年)
5担任剑桥教授(1885~1908年)和政府顾问
5.1经济学目前的地位(1885年)
5.2执教剑桥(1885~1908年)
5.3马歇尔在剑桥时的学生的构成
5.4新经济学和政治学优等考试(1903年)及其结果
5.5向政府提议
5.6担任劳动委员会成员(1891~1894年)
6《经济学原理》的撰写与修改(1882~1922年)
6.1《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准备工作
6.2第一版(1890年):内容与反响
6.3早期推出的第二版(1891年)与《产业经济学概要》(1892年)导致了第二卷的危险中断
6.4一个无限延期的第二卷
6.5《经济学原理》的最后几版,包括最终的第八版(1920年)
6.6《经济学原理》的重要地位
7政治和社会思想:早期的社会主义倾向;女性问题上不断转变的观念;一次辩论的体验以及偶然引发的争论
7.1对马歇尔的政治和社会思想的简要回顾
7.2一次偶然引发的争论:与坎宁安、庞巴维克及皮尔逊
7.3住房政策、贫困与《济贫法》改革、慈善组织协会
7.4担任经济研究协会成员以及组建英国经济学会(后来的皇家经济学会)
7.5马歇尔对女性在剑桥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的转变
7.6总结性评论
8退休与《产业与贸易》(1919年):《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的姊妹卷
8.1退休和最后的演讲
8.2选举马歇尔的继任者作为政治经济学教授
8.3学习、著述并与学生和同事继续保持联系
8.4战争期间富有道义的工作(1914~1918年)
8.5撰写《经济学原理》的第一部姊妹卷
8.6《产业与贸易》一书的内容及反响
8.7总结
9晚年生活与后期著作(1919~1924年)
9.1一位年迈的智者(1919~1924年)
9.2《货币、信用与商业》:撰写、内容与反响
9.3一部关于经济发展的未完成的著作
9.4临终与逝世(1924年7月)
9.5总结性评论
10一份丰厚而永久的遗产
10.1一份慷慨的遗嘱
10.2一笔丰厚的学术遗产
10.3构成剑桥学派的所有传人
10.4对这份持久遗产的总结性评论
参考文献
马歇尔论文著作年表
中英文人名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