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文山(1918—1948) 山东省栖霞市桃林夼村人。1 939年入党。次年入伍。历任排长、营长、团长等职。1948年在潍县战役中牺牲。

王文山,原名王汝能,南栅村人,生于1915年,“九。一八”事变后,文山于番禺县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参加广州学生组织的宣传队,下乡开展抗日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追迫,被校方开除学籍。

1934年春,王文山回家乡与从县城放假回乡的王士钊草拟《告乡民书》和其它抗日标语,并亲自贴于村中,号召乡亲父老起来反封建和抗日,受到村中封建官僚迫害,被迫离开家乡转到东莞水乡一带,以教师职业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5年秋,文山通过同学邓楚白哥哥的介绍,到南海大榄乡教学,文山用原名王汝能,在该乡大树社创办一所免收学费的“知行农民子弟学校”,采用陶行知先生的办学方法,随后又在该乡陆续增建七间,共收学生三百余人,并在夜校发动青年男女建立兄弟和姊妹会,深受当地乡亲欢迎。

1937年文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发展了大榄乡党组织,帮助当地建立“大榄乡民众抗日自卫团”。同年与两同志一道赴延安学习。

1938年10月,文山回到东莞,参加王作尧领导的“东莞抗日壮丁模范队”。年底派往五区担任党组织的负责人,后调到王启光领导的东宝队工作。1940年转到东莞水乡沦陷区工作,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

1945年,文山在东宝路西行政督导处所属东莞新五区任区长,负责征收南栅一带沦陷区的抗日爱国公粮,以支持东江游击队抗战。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前两天,文山又秘密回到西头,动员乡绅王绍光等人缴三十名匪军,配备轻机两挺包围西头文山住地,捕捉了文山以及征收公粮的游击队干部王建潮、王忠伟等人施以酷刑,文山等人宁死不屈。1945年农历7月15日,匪首用粗铁线将文山等人全身捆缚抛入珠江口淹死,时王文山年仅31岁。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