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政区位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 部,北与内蒙古交界, 西、南、东三面分别与朝阳、锦州、沈阳相连。

政区沿革 阜蒙县史称“蒙古贞”,1904年设阜新县,1958年成 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政区划分现辖20个镇,15个乡,17个农林牧渔场,382个村。

政区人口面积 总人口7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万人, 占全县 总人口的20.3%。全县总面积6246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 县境内西部有医巫闾山和努鲁儿虎山脉交汇,东 部为辽河平原区,总体为低山丘陵地貌,属温带大陆型气候,年均降 水494毫米,无霜期150天,年日照时数2623小时,有效积温3275℃, 光热条件较好。

政区资源特点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已探明矿藏达29种190多 处,中小型矿床4处。黄金、煤炭、铁、石灰石、大理石、麦饭石、莹 石储量居全省前列。玛瑙、麦饭石、唐松草号称“三宝”。

人民生活 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3亿元,工农业总产 值54.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381万元。 城镇职工人均收入68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

工业 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有规模较大的工业企 业311家,新建的盛明热电、飞雪制糖、五彩杂粮、王府田园等一批重 点项目相继投产。引进了亚洲红集团万亩冰葡萄生产基地和草原兴发 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目前已完成高科技绿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工 程,首批引进8个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农业 2003年全县粮豆总产量7亿公斤。已建现代农业园区18 个,经济作物园区22个,农业生产示范小区32个。“四位一体”生态 户发展到12220户,蔬菜保护地发展到14343亩。全县林地面积290万 亩,其中退耕还林48.1万亩。优质果树发展到29万亩,建设林果科技 园区20个。牛、羊、猪、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1.7万头、89.1万只、 157.1万头和1147.3万只,肉类年总产量11.2万吨。建设各类养殖小区 75个。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到27.5万亩,绿标已达到13个。完成水土 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85万亩。建设“库塘井窖”工程5647处,人畜基本 引水井863处。实现灌溉面积46.7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5.35万亩。 2003年被省政府授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财贸金融 全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 亿元,全县已建起各类市场43处,年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2.1亿元。个 体工商业户近1.5万户,年上缴税金2429万元。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1.4 亿元,贷款余额27.8亿元。

民营经济 到2003年底,民营企业注册15609家,固定资产13.3 亿元,完成产值36.1亿元,实现利税6377万元。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比较发达,县城距锦州港110公里,有阜锦 高速公路相连。国道101线横贯东西,沟奈线纵贯南北,并有沈阜公路 相连。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9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648公里。 已实 现乡乡通油路,正修建村村通油路工程。大郑、新义铁路越境而过, 设站点十多处。京沈哈光缆通过县境。全县实现通讯程控化、传真 化,目前电话普及率达到15.9部/百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0.1%。

城乡建设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道路畅通工程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2003年,完成旧城改造7.5万平方米,开发住宅及公 用建筑14.7万平方米。完成了县城南出口改造和北环路拓宽工程,县 城冬季采暖实现局部集中供热。目前已有6个乡镇列入市级优先发展中 心镇,其中泡子镇列入全国优先发展中心镇。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普遍 改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3.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21.4平方米。

文教卫生 阜蒙县素有“歌海”之称,全县有专业业余文艺演出 单位20多个。建有线电视台1座、插转台34座,用户达43000户。兴建 了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县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493所,在校学生106981人,小学、初中 入学率均达99.9%。2003年高考录取1861人,录取率达94.3%。全县 有各类医疗机构7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0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 生9.4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13.3张。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1998年被评 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全县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493所,在校学生106981人,小学、初中 入学率均达99.9%。2003年高考录取1861人,录取率达94.3%。全县 有各类医疗机构7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0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 生9.4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13.3张。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1998年被评 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人文自然景观 民族风情独特。全县有各类人文遗址多处,其 中,号称“中华第一村”的查海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考古学家誉为红 山文化源头。有“东藏”之称的黄教文化中心瑞应寺, 至今香火旺盛。国家森林公园海棠山风景区,拥有神奇的摩崖造像、喇嘛洞和清 朝道光帝赐名的“普安寺”。集文化体育于一体的蒙古族“那达慕” 盛会有广泛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