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今苏州虎丘白莲池中的“点头石”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出处】见于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盘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

【释义】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原姓魏,因其师父竺法汰来自天竺(古印度),故改为竺姓,世称生公;法指佛法;顽石指无知觉的石头。传说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于是用“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形容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心服,现也通俗的形容讲问题生动透彻,听者容易接受,也有说法认为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典故】

晋末高僧竺道生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他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江西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大般涅盘经》(亦称《大本涅盘经》或《大涅盘经》,简称《涅盘经》)当时只部分译出,仅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的6卷《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盘经》初分异译,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传入,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剖析经旨,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并被目为邪说,摈出僧团。

被逐出庐山后,道生入吴中(今苏州境内)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盘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后来昙无谶译出的全部《涅盘经》传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经中果然也讲到“一阐提人有佛性”,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之地乎!”——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