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秋日酬王昭仪
作品作者汪元量
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作品内容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隗少知己[2],碧玉调湘空好音[3]。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4]。
作品注释[1]《诗渊》第五册引此诗,题无“秋日”二字,鲍本《水云集》亦无“秋日”二字。王昭仪:名清惠(昭仪是宫中女官名),能诗。汪元量在度宗朝以善琴被召,即事谢后与王昭仪。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往还,《宋诗纪事》卷八十四存清惠诗四首,都是写给汪元量的。
[2]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隗:鲍本《水云集》作“愧”。
[3]碧玉:《乐府诗集》卷四十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湘:鲍本《水云集》作“将”。
[4]劲气:寒气。
作品赏析此诗当作于至元十五年(1278)秋。《钱塘县志•文苑传•汪元量传》谓汪元量“从三宫北去 ,留燕甚久。时故宫人王清惠、张琼英皆善诗,相见辄涕泣倡和,语极悲壮”。此诗多撷前人语词入诗,却能一如己出,凄切悲凉不稍减。挑灯看剑、孤馆梦、故乡心、梧桐雨,各种积淀深厚的意象唤起曾经熟悉的心理响应。对意象的成功驾驭丰富了诗的内涵,加强了历史纵深感。诗中有知己之叹,故乡之思。
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后两联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