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干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张干臣(1894—1952) 民族工商业者。寒亭区寒亭村人。求学时期就有振兴实

业、富国强民的志向。20岁时,抱着学习外国经验、振兴国家实业的宏愿,凑集资

金, 赴日留学3年。回国后,先任齐鲁大学教授,后又谋得济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教务主任之职。1925年,与同乡技师郭立平、技工马长明、王寿之在校实习工厂搞

新法印染技术的试验,在潍县织布厂、周村丝织厂等厂家的支持下,白布、丝绸化

工新印染法皆获成功。他谢绝周村丝织厂老板的高薪聘请,1928年返回故里,与于

均生等人共商集资办厂事宜。适青岛有人开办染厂,从日本引进全套机器设备,试

车失败,认为机器不良,忍痛出卖。他与郭立平去青岛察看,知机器无疵,当即以

1.2万元银币买回,并以于均生为主集资3万元,购潍城东关后门街东首园地一块,

兴建厂房。在安装机器中,除聘用铁、木、瓦工外,皆由他亲自动手。1931年农历

正月十五日, 工厂一次试车成功, 产品质地良好,且成本低,效率高,日产色布

400余匹。 他取中华强大之意,将该厂定名为大华染织厂,自任经理,由郭立平任

厂长。其产品有“三顾茅庐”、“越国大夫”、“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牌

号,畅销全国70多个城市。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所产阴丹士林布,色泽之美,质地

之精,在当时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城乡男女皆可穿用,一时穿士林布风靡四境,

久盛不衰,改变了当地劳动人民只穿青衣粗布的历史。

受大华影响, 元聚、 信丰等机器染厂相继成立,潍县印染业跃居华北之冠。

1938年1月, 潍县城为日军侵占,他面对日商的威逼欺凌,抗争周旋,使大华不致

停产,但元气大伤。1945年8月,国民党军占据了潍城,他曾竭尽全力,以图恢复

振兴,但经不住苛捐杂税和物价飞涨,残喘数月终被迫停产。直到潍城解放,大华

染织厂才获得新生。

他一生立志以实业救国,且努力付诸实施,几经坎坷,创办大华染织厂,成为

山东机械印染业的创始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