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惘的一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定义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

详细解释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 1896~1970)和肯明斯(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特别是菲兹杰拉德,对战争所暴露的资产阶级精神危机深有感触,通过对他所熟悉的上层社会的描写,表明昔日的梦想成了泡影,“美国梦”其实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沃尔夫的作品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贯穿始终,体现了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的激动和失望,是一种孤独者的迷惘。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风格解析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这些作家中,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他们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经历了战争的折磨,了解到普通士兵中的厌战情绪。当时,他们大多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激情。面对现实,他们深深感到“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不过是当初美国政府用来迷惑自己为帝国主义战争卖命的虚伪幌子,深知上当受骗,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于是心灵深处受到无法医治的创伤。大战结束后,他们不再相信什么政治、法令,但又找不到新的可靠的精神支柱,因而悲观、失望、彷徨、忧虑,处于一种迷茫,不知走向何处的精神状态之中。“迷惘的一代”的作家没有统一的组织团体及共同的纲领,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在作品里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的悲剧,他们在艺术上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新颖及独创性。

海明威(1899—1961)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他出身于芝加哥郊区一个医生家庭,做过记者。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前线曾几度负伤,后来他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的身体、心理、精神以及感情上,部受了很重的创伤。”由于他亲身经历过战争,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住在巴黎刻苦学习写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一九二三年开始写作,一九二四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在我们的时代里》描写主人公尼克·亚当斯战前的生活情景及和平宁静生活被战争破坏与战后的迷惘心情。很明显,这篇小说带有作者自传性的色彩。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刻画战后一群青年流落欧洲的生活情景。书中描写了战争给女主人公勃瑞特·艾希利和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创伤,使他们相爱而又无法结合,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迷惘、厌倦情绪和幻灭感。这部作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当时在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永别了,武器》(1929)描写了一个志愿参加欧战的美国青年与一位英国护士之间的恋爱悲剧,揭示了个人幸福被战争摧毁的痛苦,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揭露较深,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这部作品强烈的动作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以及简练的对话和真切的内心独白,标志着海明威艺术风格的成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曾以记者的身份到过西班牙报道战事。后来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写成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叙述美国人乔顿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炸桥的故事,乔顿在临死之前回顾了一生,肯定自己为反法西斯而牺牲是光荣而崇高的。作者赞扬了主人公的牺牲精神,从民主主义立场反对法西斯主义。这时的海明威已摆脱了“迷惘的一代”的桎梏,比较注重现实描绘。尽管如此,海明威早期的文学主张和作品,极大地影响了欧美的许多作家,成为美国战后以怀疑彷徨和迷惘为基调的二十年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一九四九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作品《士兵的报酬》(1926),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在英国空军服役的飞行员头部受伤,回家后成了瞎子,最后死去的悲剧故事,具有“迷惘的一代”的风格。后来,他的作品发生了变化,多以美国南方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运用内心独白等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

约·多斯·帕索斯(1896—1970),美国作家,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医疗队服务,他的第一部小说《三个士兵》(1921),是美国最早的一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小说着意描写一个名叫安德路斯的青年知识分子怎样在战争环境中被迫放弃音乐创作的理想,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个人爱好与理想的摧毁,表现了青年一代的厌战和迷惘情绪。一九二六年,他参加《新群众》杂志编委会,支持罢工斗争等,曾被捕入狱。他在迷惘中看到了一线生机,相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创作手法上,他采用现实与史料结合的方法,新颖奇特,具有独创风格。

菲兹杰拉德(1896—1940),美国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虽曾入伍,但没有直接参加过战争。一九一九年退伍后,业余致力于长篇小说《人间天堂》的创作,一九二○年发表。这部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阿莫瑞·布莱恩的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幻想和失望,体现了年青一代的“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中的人物被称为大学生中的“迷惘的一代”。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列为二十世纪深受人们赞美的作品之一,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在创作手法上,通常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富有浪漫气息。

肯明斯( 1894—1962 ),美国诗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救护队在法国战地工作,曾进过集中营。后来,他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把这段经历写成长诗《大房间》(1922),描写一个好人怎样被当作间谍关进集中营的故事,从个人在战场上的不幸遭遇来揭露战争的罪恶,表现了厌战和迷惘的心情。他的诗形式奇特,用词、语法等别出心裁,具有“迷惘的一代”的浓郁的色彩。

“迷惘的一代”的作家虽然在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悲观情调,对战争抱着消极、厌恶的态度,缺乏积极的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行动,但他们的作品无论在内容或艺术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束缚。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作家后来独树一帜,成为现代文学的大师。所以,“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