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尔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塞尔柱帝国Seljuq Empire

简介11世纪塞尔柱家族统率乌古斯诸部侵入西亚建立的帝国。帝国极盛时领有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兴起11世纪初,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开始土崩瓦解;14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开始在小亚细亚半岛崛起。在此一衰一兴的两个帝国之间,西亚曾出现一个承上启下、对世界历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帝国——塞尔柱帝国。

突厥人六世纪时崛起于漠北高原。七世纪时,突厥汗国被唐帝国征服,大批西突厥人西逃。当时,拜占廷帝国与萨删波斯连年血战,争夺小亚,直杀得两败俱伤。后来阿拉伯帝国崛起,征服了波斯,但小亚一直在拜占廷帝国统治下,成为抵抗阿拉伯征服狂潮的坚不可摧的前沿阵地。

从公元10世纪起,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开始衰落。帝国的统治者哈里发穷奢极欲,朝政废弛。各省地方势力逐渐脱离了中央政权,割据一方,各自为政。这时,在帝国东部的伊朗境内,突厥人建立起伽色尼王国。它的最盛时期曾包括了现在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10世纪中叶,中亚吉尔吉斯草原上的游牧突厥人中有一支开始向西南方向迁移。他们的首领叫塞尔柱,因此这支突厥人被称为塞尔柱人。迁移中,他们皈依了伊斯兰教。他们善于骑射,打起仗来非常勇猛,通过武力征服和合并其它一些小的突厥部落,逐渐强大起来。扩张的欲望越来越大,其实力也增强了。1037年他们在塞尔柱的孙子图格里勒·贝格的带领下,打败了伽色尼王国;立足伊朗后,又乘胜向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进军。1055年,图格里勒·贝格率部进入巴格达城,逼迫哈里发授与他“东方和西方的苏丹”称号。苏丹意为“掌权者”,塞尔柱王朝以及后来许多伊斯兰教国家的统治者都自称苏丹。就这样,塞尔柱人的帝国建立起来了。为了区别于今后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另一个塞尔柱帝国,历史上把这个建都于巴格达的塞尔柱帝国称为大塞尔柱帝国。到此,阿拉伯帝国已名存实亡,哈里发只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领袖,其世俗的权力已经丧失殆尽。

任帝国苏丹不到五年的图格里勒·贝格,于1060年离开人世。他的侄子阿尔普·阿尔斯兰继任苏丹,仍坚持对外扩张,东征西战,身经百战,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胜多败少,为建立一个疆域辽阔的塞尔柱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曼齐克特战役。

小亚细亚半岛是扼守亚洲,通往欧洲的军事要地。当时属拜占廷帝国,其居民多为希腊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曾多次企图从拜占廷手中夺取小亚细亚,但未成功。新崛起的塞尔柱帝国也看中了这块地方。1017年,阿尔普·阿尔斯兰从南高加索出兵,向小亚细亚半岛扩张。小亚细亚是拜占廷帝国的财政收入和兵员的主要征集地,因此拜占廷全力抵抗塞尔柱人的入侵。双方军队在凡湖附近的曼齐克特(现土耳其共和国东部)展开了决战。塞尔柱人在阿尔普·阿尔斯兰的指挥下,英勇奋战,结果打败了拜占廷军队,连拜占廷帝国的皇帝罗曼四世也成了俘虏。塞尔柱人乘胜一举夺得了整个小亚细亚岛,使塞尔柱帝国的边界扩大至马尔马拉海边,与拜占廷的首都君土坦丁堡隔海相望。

曼齐克特战役,塞尔柱人的胜利标志着伊斯兰教开始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地区。也可以说,它为日后的奥斯曼帝国乃至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同时,曼齐克特战役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拜占廷帝国,使它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也震动了整个欧洲,经拜占廷的请求,在教皇倡导下,西欧各国组织十字军,发动了历时数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曼齐克特战役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远远超过这场战役当时的作用和发起这场战争阿尔普·阿尔斯兰的预料。

阿尔普·阿尔斯兰死后,他的儿子马立克·沙于1073年继任苏丹。他执政后,立即把扩张的矛头指向西面。他先后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他的军队所向无敌,直打到西奈半岛,威胁着埃及的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它的版图由地中海东岸到印度河以西,北起高加索、小亚细亚,南到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此时是塞尔柱帝国的极盛时期。

1087年,首相莫尔克实行军事采邑制,规定农民用实物缴纳田赋,采邑主将田赋的一部分缴入国库。采邑主的土地允许世袭。采邑主有了土地和军队就逐步滋生了独立的想法,封建割据的局面在帝国里出现了。当1092年苏丹马立克·沙死后,朝廷内部王位的争夺,又加剧了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的膨胀,很快就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它分裂成了若干个塞尔柱小王国。这些小王朝的落后的游牧民族不久就被先进的当地民族推翻或同化。到12世纪中叶,历史上的大塞尔柱帝国的一切痕迹就荡然无存了。但是,塞尔柱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国家却是一个例外。

乌古斯原系中国隋唐时期的九姓部落联盟,臣属突厥,后一部分辗转西去,称乌古斯。10世纪中叶,乌古斯各部在首领塞尔柱统率下定居药杀水(今锡尔河)下游地区,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1040年,塞尔柱之孙图格里勒伯克占领呼罗珊;进而征服伊朗全境。并于1055年进入巴格达。哈里发卡伊姆封他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1071年,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马利克沙在位时(1072~1092)是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帝国为了培养神学者和行政官吏,创建了许多学院。还奖励学艺,知名诗人和天文学者欧玛尔·海亚姆就受到庇护。

1092年马利克沙死后,诸子纷争,帝国四分五裂。在叙利亚、克尔曼、小亚细亚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小王朝。第三子桑贾尔(约1096~1157在位)受封于呼罗珊。1104年成为大塞尔柱帝国仅存的继承人和其他各塞尔柱小王朝的宗主,声誉日隆。他曾打败中亚的喀拉汗国和印度边境的伽色尼王朝。在位末年,吐火罗斯坦的乌古斯人反抗苛税起义,他前去征讨,战败被俘。1156年逃到木鹿,次年死去。国土后并于花拉子模王国。

叙利亚的塞尔柱王朝为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图图什所建。他曾阻止第一次十字军前进。他死后不久,一些将领以塞尔柱幼主的保傅(号称傅帅)身分各自建立小王朝。塞尔柱家族在叙利亚的统治只维持了20余年(1094~1119)。

克尔曼的塞尔柱王朝是由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卡武尔特在1041年建立的。12世纪中叶,波斯湾海盗横行,拜占廷和印度间的贸易经由伊朗东南部的陆路,促成克尔曼的经济繁荣。至12世纪70年代,塞尔柱家族内讧,于1185年为呼罗珊的乌古斯系土库曼人所灭。

塞尔柱诸王朝存续时间最长的是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创立者是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堂弟苏莱曼沙,1084年定都于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亚)。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致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的商人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苏丹和王公们竞相兴建清真寺、神学院等公共建筑。波斯语文学很发达,神秘派大诗人杰拉勒·丁·鲁米大半生在科尼亚度过。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科塞达克一役,塞尔柱军溃退,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于1308年灭亡。

塞尔柱人在今天土耳其的曼奇克托一地,从拜占庭的军队手中赢取惊人的胜利,使安那托利亚的大部份地方成为土耳其的占领区。约在同时,他们成功地从埃及的回教统治者手上夺取耶路撒冷。这两件大事冲击了拜占庭人、罗马教廷和欧洲人,结果引发持续两百多年的十字军东征。

尽管塞尔柱的土耳其人最后成功夺回巴勒斯坦的控制权,他们的力量却因不断地与十字东作战而被消耗。除此,他们也受到暗杀团(回教的异端宗派)的活动所威胁。在内部,苏菲派的神秘主义大为盛行,使回教进入一个反思的时期。就在这个精疲力竭和虚弱的时期里,他们在蒙古人的攻击下骤然崩溃。巴格达在1258年沦陷于入侵者之手,而塞尔柱人的帝国也告消失。

九世纪起,阿拉伯帝国开始衰落,拜占廷帝国趁机将国界向东南推进。此时突厥人已经信奉了伊斯兰教。突厥人中的一支塞尔柱人是西突厥汗国乌古斯部落中的一支。十世纪时,在其酋长塞尔柱率领下渡锡尔河进入河中地区,后被阿富汗伽塞尼朝征服,称为塞尔柱突厥人。

塞尔柱人是伽塞尼朝一支重要的部队,骁勇善战。1040年,羽翼丰满的塞尔柱人起而反抗伽塞尼朝,击败伽塞尼朝,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紧接着,强大的塞尔柱骑兵一举征服了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波斯。

1055年,图各鲁保率领塞尔柱突厥人攻占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虽然哈里发仍为伊斯兰教最高领袖,出现了阿拉伯帝国与塞尔柱帝国并存的局面,但大权却掌握在塞尔柱人手中。哈里发授予图各鲁速丹和东西方之王的尊号。

此后,塞尔柱突厥人和土库曼人开始进攻拜占廷小亚细亚。此时的拜占廷帝国正处于皇朝交替的混乱之中。1068年,罗马纽斯登上拜占廷帝位。当时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滚滚而来的塞尔柱大潮。

1071年,罗马纽斯率领由来自帝国各地区的希腊人俄罗斯人法兰克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和钦察突厥人组成的二十万大军杀气腾腾直扑塞尔柱帝国。塞尔柱速丹阿尔斯兰率领塞尔柱骑兵奋起迎敌于曼齐克特,世界史上著名的曼齐克特战役爆发。拼凑起来的拜占廷军不是强大的塞尔柱骑兵的对手,在塞尔柱骑兵的凌厉冲杀下土崩瓦解,连拜占廷皇帝罗马纽斯也被抓了俘虏。

拜占廷大败,锐不可当的塞尔柱大军趁势向小亚大举挺进。小亚各地纷纷落入塞尔柱人之手。塞尔柱人遂以小亚西部重镇尼西亚为首都,建立了称霸西亚的强国鲁木速丹国。此后塞尔柱人接连击败拜占廷人,铁骑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兵锋直指欧洲。

不过,1092年鲁木速丹国速丹马立克沙去世后,速丹国即分裂为许多小公国,进攻之势稍减。1096年,在拜占廷人的再三呼吁求援之下,西方世界的“穷人十字军”大举进攻塞尔柱人,这支十字军空有宗教狂热,但因贫穷,缺乏武器,哪里是塞尔柱骑兵的对手,不堪一击,很快被消灭。

紧接着,西欧封建主的十字军接踵而来,猛攻鲁木速丹国,当时鲁木速丹国的主力数十万大军正由速丹速利迈之子开雷斯率领东征波斯,国内空虚,被十字军一路杀到都城尼西亚城下。开雷斯回救不及,尼西亚向十字军投降。

1097年,开雷斯率军与十字军展开决战,鲁木军大败,开雷斯仅以身免。拜占廷皇帝阿列克塞趁机收复小亚北部。鲁木速丹国势中衰,沦为一个埃米尔的附属国。

1155年,开雷斯病死,其长子即位为开雷斯二世。他投靠拜占廷皇帝曼努尔,获得支持,被拜占廷皇帝任命为小亚突厥人总管,他随即平定小亚东部各地,击败亚美尼亚人,大力扩张势力,并将矛头指向拜占廷帝国的小亚西部。

曼努尔皇帝见势不妙,遂起大军出征鲁木速丹国。1176年,迈里奥法克龙之战爆发,开雷斯二世率鲁木军奋起迎战。拜占廷军大败,开雷斯二世怕引起十字军干涉,未敢穷追,放了拜占廷败军一马,两国签订和约,鲁木速丹国占领小亚西部许多城镇。

此战后,拜占廷帝国基本上退出了属于帝国本土的小亚细亚。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突厥故地漠北高原,建立了空前绝后气吞天下的蒙古帝国。大汗蒙哥在位时,命其弟旭烈兀大举西征。蒙古大军势如破竹接连征服波斯诸国。

1258年,蒙古大军攻破巴格达,立国五个多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最终灭亡。数十万巴格达军民被杀。在蒙古大军的西征战争中,塞尔柱人也难逃失败的命运,鲁木速丹国被蒙古大军击败,勉强支撑到1303年,终于亡国。

旭烈兀蒙古人由于受到东欧金帐汗国的牵制,并未再直接统治小亚,而是将小亚分成几个埃米尔国。这时,由于蒙古西征又有大批突厥人从中亚逃来,对小亚形成冲击。鲁木速丹国败于蒙古,威力不再,已无法控制小亚局势。一时间小亚大乱。

来自中亚的突厥新移民中有一支小部落,其酋长叫奥斯曼,为鲁木速丹国速丹阿拉丁二世的附属,替帝国守卫边疆。鲁木速丹国灭亡后,其土分为十公国。奥斯曼公国即其一。奥斯曼率本部人马进攻拜占廷,占领大片地区,至其1326年去世时,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建立,奥斯曼的儿子奥尔汗及其子孙穆拉德一世巴耶塞特一世个个是不世出的雄主,奥斯曼帝国接连征服巴尔干和小亚大片地区,最终建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立国六个世纪的大帝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