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洛伊斯•麦克马斯特•比约德,194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是迄今为止获奖最多的女性科幻作家。
比约德九岁起开始阅读科幻小说,浓厚的兴趣一直延续到她的大学时代。成为小说家之前,比约德曾沉迷于生物学,在1985年发表处女作《以物易物》后。很快就凭借中篇小说《悲悼的群山》荣获1989年的星云奖。
比约德的小说文笔流畅,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以不同寻常的人物设置、紧张刺激的情节著称;其代表作“迈尔斯系列”目前已出版到第十四部。
比约德共夺取了五次雨果奖、两次星云奖,其中仅“迈尔斯系列”就获得了四次雨果奖。
在美国,她却是继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之后最具知名度的科幻作家之一。凭着规模庞大的“迈尔斯系列”小说,她不仅重现了太空歌剧的辉煌,也奠定了自己一流科幻作家的地位。
在比约德之前,太空歌剧已经成为科幻小说史上一个逝去时代的象征——那个时代铭记的是E·E·史密斯、范·沃格特这样的名字。是比约德,复活了太空歌剧,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活力,让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重温太空的传奇与梦想。五次捧得雨果奖奖杯,两次捧得星云奖奖杯,比约德创造了世界两大科幻奖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座雨果奖奖杯中,竟有四部属于“迈尔斯系列”——由此可见“迈尔斯系列”的巨大成功。作为比约德地位的象征,“迈尔斯系列”目前已经出版到了第十四部。这些作品,都得到了世界著名网上书店Amazon的四星以上推荐以及各种传媒的好评。
作品风格“太空剧”(Space Opera)一词是在 1940 年被发明来称呼科幻小说中的一类分支,通常背景是星际帝国或文化,情节混杂了动作和冒险的浪漫英雄故事。从前像介绍过的“透镜人”(Lensman)系列,还有像保罗•安德森(Poul Anderson)的弗兰崔(Ensign Flandry)系列,甚至像 《星球大战》、《星际旅行》 都可归入此类。由于这类作品比较容易入手,也没有像写作“硬科幻”那样需要科学背景和知识,所以早期有不少作家投身其中。但因为没有稳固的基础,很快地这类科幻小说就成为老调重弹,像电视肥皂剧一样,套着一定的公式发展:动作冒险似乎激烈,却看不出目的何在;情节看来高潮迭起,读者却如置身事外;再加上薄弱的人物描绘、似有若无的角色个性、生硬无味的对话;虽然背景都设在在浩瀚无边的星际,其视野却无比地狭小。也因此“太空剧”一词一直都带有贬损的意味。
不过,不论“太空剧”有多少缺陷,新一代作家仍然不免被它们影响。所幸的是虽然仍采用不少“太空剧”的元素,他们通常都能超越传统“太空剧”的窠臼。像伊安•班克斯(Ian Banks)的Culture 系列,大卫•布理恩(David Brin)的 Uplift 系列,甚至丹•赛门斯(Dan Simons)的 Hyperion 系列,都可以被归类在广义的“太空剧”之下:星际帝国被多元的异星族类和文化所取代;单身犯险的英雄不再;多重主角不同观点的切入;动作情节不是重心,新世界的建构才是焦点。在这种比较广义的泛称下,“太空剧”一词往往失去原本轻蔑的含意,成为比较中立的名词。但是如果要谈到能维持古典“太空剧”的形式,却又能推陈出新的作家,则非洛伊斯•麦克马斯特•比约德(Lois McMaster Bujold)莫属了。她从一九八六年起出版了十三本科幻小说,成功地创造出迈尔斯这个卓然不群的英雄,在十四年间总共抱走了三个雨果和一个星云最佳小说奖,外加两个中篇奖,成绩斐然。
她的作品乍看之下完全像是古典“太空剧”的陈年老套:星际帝国间的争战,贵族豪富的勾心斗角,情报人员的冒险犯难,雇雇佣兵团的无畏无惧,黑社会大亨的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军事行动、悬疑推理,以及一点点的浪漫,在快节奏的情节中时时有意想不到的大逆转。这样的背景和剧情并不特别,甚至可以说在汗牛充栋的传统“太空剧”中俯拾皆是,到底是什幺因素让她超越形式的束缚而卓然独立呢?
首先,她一直很用心地揣摩角色的感觉与反应,再用细腻的笔触描述出来,读者情绪随着人物角色的心境起伏,自然而然地投入情节场景之中。这种对于各个角色感性化的处理,和一般的“太空剧”往往陷入情节机关的泥沼而忽略了人的存在相较起来,自然就让读者耳目一新。再加上她以女性身份写“太空剧”,对很多事物都有和其它男性作家迥然不同的看法,投注了她自身的细腻感觉,也创造了她的独特风格,也替“太空剧”这种传统男性化的题材加入了新的成分。
不过,别以为她的文字就在无病呻吟。事实上她的文笔流畅明快,该点到为止的地方绝不拖泥带水,该多着墨之处却也不吝啬。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幽默感,让读者时时有会心的微笑。她也善于利用悬疑紧张等等戏剧效果来适时制造张力,一松一紧之间,很少留下冷场。像这样能够把题材和文字平衡得很好的科幻作家其实并不多见。
同样地,她所创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在科幻小说中也不多见,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迈尔斯•弗•科西根(Miles Vorkosigan)。五短身材,从小就为残疾所困的迈尔斯当然不可能是唐璜一流的人物,但是他生理上的残疾反而将他提高到其它太空英雄无法比拟的地位。他没有力气、没有体能,惟一拥有的是聪明的头脑和无以伦比的领袖魅力。除了生理上的磨难之外,比约德更将他的人格一分为二:一面是孱弱的贵族子弟,封建制度下仗着祖荫和皇恩庸庸碌碌的低级军官。祖父是开国功臣,抵抗侵略的领袖,父亲是辅佐年幼皇帝的摄政侯爵,两次星际战争中出色的战略家。无论从那个角度看,生来残疾的他,是怎样都无法望其父祖项背的。另一面呢?正好相反:“将军内史密斯”是登达立雇佣兵的指挥官,帝国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员,他的军事天才在人类太空领域的边缘借着种种秘密军事任务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这种角色的内在冲突,才能让迈尔斯从历来众多太空英雄中峨然矗立。
角色的内心冲突与对立并不只限于迈尔斯,其它像迈尔斯的母亲弗•科西根夫人,也有她自身的内心交战:她生在自由开放的贝塔殖民地,从探测舰长的身份,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为战争英雄,再毅然私奔嫁给敌方的指挥官,跻身封建贵族阶级,然后成为残障儿童的母亲和年幼皇帝的保姆。她从一个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要打入甚至改变一个保守封建的男性帝国,是不是也反应了比约德本身对科幻小说界的看法呢?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多变的角色和身份让比约德笔下人物有更多的空间成长而不至于被轻易定型。
在背景方面,也是对立产生的张力。贝拉亚帝国刚从黑暗时期走出,重新建立和其它人类社会的接触。它中古时代的封建制度能否适应新技术和文化的接触?它赖以维持秩序的骑士制度能否面对新兴社会和经济力量的挑战?
比约德在体裁和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也暗示了她的弱点所在。整体来说,她并不是特别重视科技的成分,大部份都是借用他人的科幻概念,像是太空旅行的虫洞,基因克隆的生物技术,乃至于武器船舰等等,在前人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到。例如,迈尔斯的登达立雇佣兵,无疑地就有哥顿•狄克生(Gordon Dickson)Dorsai!系列的影子,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惟一比较突出的地方是对人工子宫的应用!身为女性,比约德无疑地认为那才是真正未来科技可能的真正贡献。
由于她早期的小说只有平装本,现在要找起来并不容易。有鉴于此,这几年来书商重新包装出版合订本,也算是造福大众了。一开始,不妨看看《战争学徒》(The Warrior's Apprentice) 和《贵族们的游戏》(The Vor Game);如果更有兴趣的话,《镜舞》(Mirror Dance) 和《记忆》(Memory)是不能错过的。《自由下落》(Falling Free) 和 《悲悼的群山》(The Mountain of Mouring) 当然也在必读之列,问题是找不找得到而已。对于女性角色如何在太空剧中卓然自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荣誉碎片》(Shards of Honor)和 《贝拉亚》(Barrayer)。
主要著作迈尔斯系列:
《自由下落》FallingFree,1988(1988年星云最佳小说奖)
《荣誉碎片》Shards of Honor,1986
《贝拉亚》Barrayar,1991(1992年雨果最佳小说奖)
《战争学徒》The Warrior's Apprentice,1986
《贵族们的游戏》The Vor Game,1990(1991年雨果最佳小说奖)
《西塔甘达》Cetaganda,1996
Ethan of Athos,1986
《无尽的边界》Borders of Infinity,1989(包括《The Mountain of Mourning》、《Labyrinth》、和《Borders of Infinity》)
《兄弟手足》Brothers in Arms,1989
《镜舞》Mirror Dance,1994(1995年雨果最佳小说奖)
《记忆》Memory,1996(1997年雨果最佳小说决选入围)
《科玛》Komarr,1998
《明争暗斗》A Civil Campaign:A Comedy of Biology and Manners,1999
《外交豁免权》Diplomatic Immunity
其他:
《查理昂的诅咒》
《灵魂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