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重阳宫,中国著名道教宫观,全真道祖庭,又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位于古都西安市区西南40公里处,行政区划今属西安市户县祖庵镇。
重阳宫,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多有艺术化描述。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其弟子丘处机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兴盛。王重阳、丘处机都有著述流行,以阐述全真教义。
西安重阳宫,是为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的开山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虽也号称“祖庭”,其实不过是王重阳弟子所建。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自焚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处机、刘处玄、谭长真、马钰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钰(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丘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辩。
元代时,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明代以后,重阳宫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作为元代盛极一时的大重阳万寿宫所存除碑石、石棺之外的实物,仅有闲置在院中的几块硕大的筑基石和一件残存的屋脊,可以让想见当年宫殿的宏大气势。

1962年,户县人民政府将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1973年建敞房十一间,使碑石得到妥善保护。
【祖庵碑林】祖庵碑林亦称祖庵石刻,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40公里处的户县祖庵镇北。收集陈列元时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余通(件),大多数为螭首龟跌或方趺,碑石55通,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许多碑文由赵孟頫、韩冲、姚燧、王重阳、尹志平、商挺、杨奂、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谦、孙德烃等名家高道所书。此外还有少量金代及明清碑石。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

一级文物的12通,二级10通,三级4通。这些碑石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类、书法名碑类、八思巴文类、内丹功法类四种。另有7通元代圣旨碑,其中5通是蒙汉文合刻碑。
其中《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殊为珍贵。而(皇帝玺书碑》等5通蒙汉文对照碑,碑文为八思巴蒙古字与汉字合刻,“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尤其具有重要价格,对于古代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631--632)。现存八思巴古字碑在全国已发现者约有20余种,祖庵碑林即保存有5通,侮这样大量集中保存元代全真教金石文献者在全国实属罕见。
碑铭比较详尽地反映了重阳宫和道教全真派发展起落轨迹和状况,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与金、元社会政治发展的紧密关系,所记载的全真教修炼方法,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碑石还提供了大量有关寺院经济的重要资料。所有这些对于多方位研究元代历史和道教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还有吴道子戏笔、重阳画像碑、北七真画像碑,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主要景点】·脚印石
传说当年王重阳祖师在练功时,鞋中的一粒沙子因为浸染了祖师的仙气,见风就长,虎虎生威,后被祖师蹋了一脚击了一掌,就再也不长了。如今,巨石上几个硕大的祖师脚印依稀可辨,被称作祖师脚印石,而巨石突兀的顶部仍是祖师击了一掌的印记。脚印石出现五种颜色,代表祖师练功所采的五行之气。
·遇仙桥
在北距重阳官15华里的甘河镇,有一处始建于元初的石拱桥,相传为王重阳早年遇钟吕二仙并受点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桥是陕西省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桥,历史的沧桑几乎让遇仙桥湮没于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龙头浮雕还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1987年在遏仙桥旁重藉挖掘出土的王重阳明代石雕像,村民供奉在桥畔的小庙中。石雕像栩栩如生,重阳祖师端坐正中,气宇轩昂,颇有大家风范:两个书童站立两旁,形象逼真,妙趣油然而生。
·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位于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王重阳抗金失败后,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

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经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为了保护起见,没有让人进去,就用土封住了。据记载,王重阳早期曾经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描绘了这种特殊的修炼方法。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