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向远著作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王向远著作集》这是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代表性著作12部,总字数近400万,分10卷本,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分平装、精装两种版本正式出版发行的一套新书。

《王向远著作集》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国内各方面专家教授为各卷撰写的“解说”冠于卷首。专家们在“解说”中指出,《王向远著作集》所收著作均为有关领域的首部著作或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曾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乃至全国读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评论。

在我国,中年学者出版多卷册大规模文集者还很少见,现年45岁的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中称《著作集》是他从教20年的“中期总结”和“新的起点”。《著作集》的出版不但使王向远20年来的学术成果显示出系统性与整体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的成长轨迹。

《王向远著作集》均为学术界有定评的、填补空白的创新成果。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者与爱好者、大学生与研究生的参考书,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理想藏书。

【作者介绍】王向远,1962年生于山东,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书3种。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各卷目录】第一卷:东方文学史通论

解说

绪论 东方、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第一编 信仰的文学时代

第一章 东方古代神话

第一节 原生态神话

第二节 次生态神话

第二章 东方古代史诗

第一节 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第二节 印度两大史诗

第二编 贵族化的文学时代

第三章 东方古典诗歌

第一节 印度古典诗歌

第二节 阿拉伯古典诗歌

第三节 波斯古典诗歌

第四节 日本古典诗歌

第四章 东方古典戏剧与古典散文

第一节 印度文化圈的古典戏剧文学

第二节 汉文化圈的戏剧文学

第三节 东方古典散文

第四节 日本散文文学与《源氏物语》

第三编 世俗化的文学时代

第五章 东方民间文学

第一节 印度民间文学

第二节 阿拉伯民间文学

第三节 日本民间文学

第六章 东方市井文学

第一节 印度市井文学

第二节 阿拉伯市井文学

第三节 日本、朝鲜、越南的市井文学

第四编 近代化的文学时代

第七章 近代化初期的两大文学思潮

第一节 启蒙主义

第二节 民族主义

第八章 西方文学思潮的东方化

第一节 浪漫主义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第九章 东西方文化的对接与大作家的创作

第一节 泰戈尔:寻求东西方的理解与对话

第二节 纪伯伦:跨越东西方的关与爱

第三节 夏目漱石:文化冲突中的悲剧心态

第十章 近代文学的分化与终结

第一节 东方无产阶级文学

第二节 东方早期现代主义文学

第五编 世界性的文学时代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的发展与现实主义的繁荣

第一节 东亚战后派

第二节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 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

第十二章 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中走向世界

第一节 日本文学与川端康成

第二节 阿拉伯文学与纳吉布?马哈福兹

东方文学史类中文书目举要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二卷: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

解说

前言

第一章 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学在中国

第一节 对印度文学史的研究

一、研究印度文学史的困难性与重要性

二、两种《印度文学》

三、梵语与印地语文学专史

四、综合性多语种印度文学史

第二节 佛经文学的翻译

一、佛教东传与我国佛经翻译文学

二、汉译佛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

三、汉译譬喻文学

四、《法华经》与《维摩诘经》

五、对佛经文学翻译的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第三节 印度两大史诗的译介

一、对两大史诗的初步译介

二、《罗摩衍那》的翻译与研究

三、《摩诃婆罗多》的翻译

第四节 古典梵语诗剧、诗歌与诗学的译介

一、对《沙恭达罗》等古典诗剧的翻译与研究

二、对古典诗歌的翻译与研究

三、对古代诗学理论的译介与研究

第五节 泰戈尔的译介

一、1920年代前半期:译介的第一次高潮

二、1950年代:译介的第二次高潮

三、1980~1990年代:译介的第三次高潮

第六节 对普列姆昌德等现代作家的译介

一、1950年代对普列姆昌德的译介

二、改革开放后对普列姆昌德的译介

三、对萨拉特、钱达尔和安纳德等作家的译介

第七节 对南亚、东南亚其他国家文学的译介

一、对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南亚诸国文学的译介

二、对东南亚各国文学的译介

第二章 中东各国文学在中国

第一节 古巴比伦文学及《吉尔伽美什》的译介

第二节 犹太文学及《希伯来圣经》的译介

一、对《希伯来圣经》及犹太文学的翻译

二、对犹太文学的评论与研究

第三节 波斯古典文学的译介

一、1980年代前对波斯文学的译介

二、1980~1990年代对波斯文学的译介

第四节 阿拉伯文学的译介

一、对阿拉伯文学史的介绍与研究

二、《古兰经》的翻译

三、《一千零一夜》的译介

四、对其他古典名作的译介

第五节 阿拉伯一伊斯兰各国现代文学的译介

一、对埃及、黎巴嫩、土耳其等中东各国现代文学的译介

二、对纪伯伦的译介

三、对纳吉布马哈福兹的译介

第三章 日本及东亚各国文学在中国

第一节 对日本文学史的介绍与研究

一、20世纪上半期的日本文学史介绍与研究

二、20世纪下半期的日本文学史研究

第二节 日本古典文学的译介

一、和歌、俳句的译介

二、《源氏物语》等古典散文文学的译介

三、古典戏剧文学的译介

四、市井小说的译介

第三节 日本近代文学的译介

一、对19世纪后半期作家作品的译介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译介

三、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的译介

四、唯关主义文学的译介

五、新理智派文学的译介

第四节 夏目漱石的译介

一、1920~1930年代对夏目漱石的译介

二、1950年代对《我是猫》的译介

三、1980~1990年代对漱石后期作品的译介

第五节 日本现当代文学的译介

一、左翼文学的译介

二、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三、井上靖历史小说的译介

四、社会小说、家庭小说、经济小说的译介

五、青春小说、爱情小说的译介

六、推理小说的译介

七、儿童文学、民间文学的译介

第六节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的译介

一、川端康成的译介

二、三岛由纪夫的译介

第七节 朝鲜一韩国文学的译介

一、古典文学的译介

二、现代文学的译介

三、对朝鲜一韩国文学的评论及文学史的研究

第八节 蒙古、越南文学的译介

一、蒙古文学的译介

二、越南文学的译介

第四章 从国别文学研究到总体文学研究

第一节 东方文学总体研究与学科成立

第二节 东方文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前景

附录:中国的东方文学理应成为强势学科

单行本后记

人名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三卷:日本文学汉译史

解说

前言

第一章 清末民国初的日本翻译文学(1898~1919)

第一节 近代中日的翻译文化与翻译文学

一、近代中日翻译文化的密切联系

二、晚清时期日书翻译的热潮及背景

第二节 对日本政治小说和其他小说类型的翻译

一、对日本政治小说的翻译

1.日本的政治小说与中国的政治小说

2.日本政治小说中文译本及其反响

3.日本政治小说的“汉文体”与中译本的翻译方法

二、其他类型小说的翻译及其影响

第三节 对日本近代戏剧的翻译与改编

一、近代中国的戏剧改良与日本近代戏剧

二、由日本文学作品编译与改编的剧本

第二章 二三十年代的日本翻译文学(1920~1936)

第一节 日本文学翻译的现代转折

一、翻译选题的变化

二、翻译方法的变化

三、此时期日本文学译介的总体成绩

1.小说的翻译

2.剧本、散文、童话故事和诗歌的翻译

3.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和评论

第二节 对日本文艺理论的译介

一、二三十年代日本文论译介的总体情况

二、对著名文论家的重要著作的译介

1.对小泉八云、夏目漱石等人文论著作的译介

2.鲁迅等对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翻译及其影响

3.对本间久雄等其他名家文论的译介

4.对藏原惟人等左翼文论的译介

第三节 对近代两大文豪的译介

一、对森鸥外的译介

1.鲁迅、周作人对森鸥外的译介

2.林雪清译《舞姬》和冯雪峰译《妄想》

二、对夏目漱石的译介

1.周作人、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译介

2.章克标译《夏目漱石集》和崔万秋译《草枕》

第四节 对白桦派作家作品的翻译

一、白桦派的作品在中国为什么特别受欢迎

二、对武者小路实笃的翻译

1.鲁迅译《一个青年的梦》

2.毛咏棠、李宗武译《人的生活》

3.崔万秋、周白棣等人对武者小路实笃作品的翻译

三、对有岛武郎的翻译

1.鲁迅对有岛武郎作品的翻译

2.绿蕉译《宣言》和沈端先译《有岛武郎集》

四、对志贺直哉、仓田百三的翻译

1.周作人、谢六逸、叶素对志贺直哉作品的翻译

2.仓田百三的《出家及其弟子》的翻译和郁达夫的评介

第五节 对自然主义作家作品的翻译

一、迟到的翻译与普遍的误读

二、对国木田独步、田山花袋、岛崎藤村的翻译

1.夏丏尊等对国木田独步的翻译

2.夏丏尊对田山花袋《棉被》的翻译及其反响

3.徐祖正对岛崎藤村《新生》的翻译

第六节 对唯美派作家作品的翻译

一、翻译和接受日本唯美派文学的文化背景

二、对谷崎润一郎的翻译

1.章克标的《谷崎润一郎集》及其他

2.杨骚、李漱泉、陆少懿对谷崎的翻译

三、对永井荷风、佐藤春夫的译介

1.周作人对永井荷风的译介

2.高明、李漱泉等对佐藤春夫的译介

第七节 对新理智派作家的翻译

一、对芥川龙之介的翻译与评价

1.鲁迅对《鼻子》《罗生门》的译介

2.汤逸鹤、黎烈文等对芥川龙之介的译介

3.冯乃超的《芥川龙之介集》及对芥川的否定评价

二、对菊池宽作品的翻译

1.田汉、胡仲持、刘大杰、黄九如对菊池宽剧作的翻译

2.鲁迅、章克标等对菊池宽小说的翻译

第八节 对左翼文学的翻译

一、沈端先对平林泰子、金子洋文、藤森成吉的翻译及钱杏?对译作的评论

二、冯宪章译《叶山嘉树选集》和张我军译《卖淫妇》

三、巴金、田汉对秋田雨雀的译介,楼适夷等对林房雄的译介

第三章 战争时期的日本翻译文学(1937~194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文坛关系与日本文学的译介

一、中日文坛关系的变化及对日本文学翻译的影响

二、日本文学翻译出版的五种情形

第二节 对侵华文学和在华反战文学的译介

一、对日本侵华文学的译介

1.对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的译介及其反响

2.对火野苇平《麦与士兵》的译介和批判

二、对在华流亡反战作家鹿地亘的反战文学的译介

第四章 建国头三十年的日本翻译文学(1949~1978)

第一节 此时期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一、翻译的选题规划:由市场走向计划

二、翻译家及翻译文学的成熟

第二节 对古代、近代经典作家作品的翻译

一、周作人对古典文学的翻译

1.对《古事记》的翻译

2.对狂言的翻译

3.对式亭三马滑稽小说的翻译

二、对近代诸名家名作的翻译

1.《二叶亭四迷小说集》的翻译

2.《■口一叶选集》的翻译

3.对石川啄木作品的翻译

4.《夏目漱石选集》及《我是猫》的翻译

5.对岛崎藤村《破戒》的翻译

第三节 对左翼文学及战后文学的翻译

一、对战前、战后左翼文学的翻译

1.《小林多喜二选集》的翻译

2.《德永直选集》《宫本百合子选集》及对战后左翼文学的翻译

二、对战后反战文学、“原爆文学”、反美文学的翻译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后的日本翻译文学(1979~2000)

第一节 日本文学翻译与研究的繁荣

一、此时期日本文学翻译的总体情况

二、翻译与研究的成绩、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日本古典文学的译介

一、对日本古典诗歌的译介

1.关于和歌及俳句汉译问题的讨论

2.钱稻孙、杨烈、李芒对《万叶集》《古今集》等和歌的翻译

3.俳句汉译与“汉俳”

二、对古典物语、散文及戏剧文学的翻译

1.汉译《源氏物语》的出版与中国的“源学”

2.丰子恺、周作人、申非对《平家物语》等古典物语的翻译

3.周作人对《枕草子》、王以铸等对《徒然草》的译介

4.钱稻孙、申非对古典戏剧的翻译

5.对井原西鹤、龙泽马琴等江户时代市井小说的翻译

第三节 对近现代名家名作的翻译

一、对近代诸团体流派作家作品的翻译

1.对明治前期诸流派作家作品的翻译

2.对自然主义作家作品的翻译

3.对唯关派作家作品的翻译

4.对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白桦派作家作品的翻译

5.对新感觉派等早期现代派文学的翻译

二、对夏目漱石和芥川龙之介的译介

1.对夏目漱石的译介

2.对芥川龙之介的译介

第四节 对当代名家名作的译介

一、对川端康成的译介

二、对三岛由纪夫的译介

三、对井上靖的译介

四、对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1.对太宰治、安部公房的译介

2.对大江健三郎的译介

第五节 对当代流行作家作品的翻译

一、对战争与反战题材的作品的翻译

1.对侵华战争题材的作品的翻译

2.对其他有反战倾向的作家作品的翻译

二、对社会小说、家庭小说、经济小说的翻译

1.对石川达三、水上勉的翻译

2.对山崎丰子、有吉佐和子等女作家的翻译

3.对城山三郎等经济小说的翻译

三、对青春小说、性爱小说的翻译

1.对村上春树等青春小说的翻译

2.对渡边淳一的性爱小说的翻译

四、对推理小说的翻译

1.对早期推理小说与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翻译

2.对赤川次郎等其他推理小说的翻译

五、对儿童文学及民间文学的翻译

附录(一) 台湾及香港地区的日本文学翻译概述

附录(二) 20世纪中国的日本文学译本目录(1898~1999)

单行本后记

人名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四卷: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

解说

前言

第一章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与物语文学的中国题材

一、关于徐福与杨贵妃的传说

二、《今昔物语集》的中国题材

三、中国题材故事集《唐物语》

四、《太平记》等战记物语中作为插话的中国历史故事

第二章 古典戏曲与汉诗的中国题材

一、中国题材的谣曲

二、中国题材的汉诗

第三章 近代作家的中国纪行

一、中国旅行热与中国纪行的兴盛

二、谷崎润一郎的中国情结

三、佐藤春夫的中国之行及其创作

四、芥川龙之介的《支那游记》

五、村松梢风笔下的“魔都”上海

第四章 近代文学的中国历史题材

一、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发生

二、中国题材的诗与戏剧

三、中岛敦的精湛短篇

四、吉川英治的巨著《三国志》

第五章 侵华文学与对华殖民文学

一、侵华文学

二、对华殖民文学

第六章 1950~1970年代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四大家

一、承前启后的武田泰淳

二、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开拓者井上靖

三、海音寺潮五郎的《蒙古来了》和《孙子》

四、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和刘邦》等

第七章 华裔作家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题材

一、“人间派”推理小说与中国历史文化

二、中国历史人物画廊

三、“三国志”题材的再创作

四、波澜起伏的古代中日关系史

五、风雷激荡的近现代史

第八章 伴野朗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与推理小说

一、在北京发现的“五十万年的死角”

二、帝王将相传记小说

三、刺客•侠士•反骨•谋臣•探险家

四、“伴野三国志”

五、猎奇的中国现代史题材

第九章 宫城谷昌光的先秦两汉题材历史小说

一、由金文、甲骨文进入中国历史文化

二、殷商题材的三大长篇

三、春秋战国十大人物的复活

第十章 当代其他作家的中国历史题材

一、原百代与津本阳

二、琢本青史的秦汉历史人物

三、柴田炼三郎、北方谦三、三好彻的“三国志”

四、田中芳树的隋唐宋元题材

五、浅田次郎的近代史题材

六、学识不足但充满想象力的新生代作家

第十一章 当代作家的中国纪行

一、1950年至“文革”之前的中国纪行

二、“文革”时期的中国纪行

三、“文革”后的中国纪行

第十二章 当代作家的战时体验及日中关系题材

一、鹿地亘的战时中国体验记

二、林京子、中园英助的战时上海、北京体验记

三、本多胜一与森村诚一揭露日军暴行的报告文学

四、山崎丰子等以中日战争及中日关系为题材的小说

五、大众通俗文学及森泳、大石英司的战争幻想小说

单行本后记

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五卷:中国现代文学比较论

解说

绪论

第一章 思潮比较论

第一节 启蒙主义

一、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二、对政治小说及其功用的不同认识

三、不同认识产生的原因

四、创作上的差异

五、政治小说对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 早期写实主义

一、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的写实主义

二、 《小说神髓》与中国的写实主义

三、对《小说神髓》局限性的超越

四、中日写实主义的相似、相关和对应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一、作为中西浪漫主义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义

二、直接影响:现代恋爱观和贞操观

三、中日浪漫主义的几点平行比较

第四节 自然主义

一、日本:中国接受自然主义的重要渠道

二、中日自然主义的不同命运

三、对“客观”“真实”的不同理解

四、人性观上的分歧

五、“黑色的悲哀”或“幻灭的悲哀”

第五节 唯美主义

一、中国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环境和条件

二、对中国作家创作上的影响

三、影响的阈限

第六节 新浪漫主义

一、“新浪漫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含义

二、“新浪漫主义”在日本的内涵和它对中国的影响

三、对“新浪漫主义”的历史定位

四、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节 普罗文学

一、中日普罗文学的起源及作者的阶级出身

二、中日普罗文学的理论斗争

三、中日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 流派比较论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

一、相关性及其比较研究的价值

二、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相同的创作题材、目的和方法

四、日本对砚友社文学的评价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鲁迅、周作人与白桦派

一、“反战”论及其背后

二、人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三、爱:给予的?抢夺的?本能的

第三节 新理智派、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智色彩与芥川的理智主义

三、主观性、情感性与旁观者的冷静

第四节 中日新感觉派

一、一个误解

二、三个混同

三、四个偏离

四、几点辨正

第五节 中国乡土文学与日本农民文学

一、自发时期:五四乡土文学与日本早期农民文学

二、自觉时期:京派作家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运动

三、变异时期:日本农民文学的变质,中国“乡土”文学概念的置换及抗日倾向

第六节 战国策派与日本浪漫派

一、对于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态度

二、貌合神离的近代文化观

三、形同实异的战争观

四、文学评论与美学主张

第七节 侵华文学与抗日文学

一、尖锐对立和互为依存

二、侵华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抗日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 文论比较论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与日本现代文艺理论

一、日本现代文艺理论的特点

二、中国文坛对日本现代文论的接受及其特点

三、对中国现代文论影响较大的几位日本文论家

第二节 小说题材类型理论

一、中日两国小说的题材类型及类型理论

二、几种题材类型及其关联

三、题材的转型、变革及其问题

第三节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余裕”论

一、夏目漱石的“余裕”论

二、鲁迅对漱石的“余裕”论的共鸣与借鉴

三、鲁迅的“余裕”论对漱石“余裕”论的超越

第四节 鲁迅杂文理论与日本杂文

一、日本文坛的“杂文”及其含义

二、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变与日本的杂文理论

三、“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

第五节 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日本文论

一、“人的文学”

二、“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

三、“余裕”论、“游戏”论与“闲适”文学观

第六节 厨川白村和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一、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及其理论独创性

二、中国现代文论何以接受厨川白村的强烈影响

三、《苦闷的象征》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观及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第七节 胡风和厨川白村

一、胡风接受厨川白村的内在必然性

二、厨川白村的“两种力”与胡风的主观、客观

三、胡风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与厨川白村的“精神底伤害”

第四章 创作比较论

第一节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

一、早期话剧的戏剧功能的转型与日本的“壮士剧”“书生剧”

二、创作方法的转型与日本新派剧的写实主义

三、戏剧形态的转型和日本新派剧的悲剧

第二节 田汉的话剧创作与日本新剧

一、田汉早期的戏剧活动与日本剧坛

二、“灵肉生活之苦恼”与有岛武郎、厨川白村

三、理智一情感的相克与菊池宽

四、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矛盾及田汉对菊池宽的超越

第三节 郁达夫、郭沫若与“私小说”

一、影响郁达夫、郭沫若的日本“私小说”:流派还是文体

二、封闭的自我与社会的自我

三、自我的忏悔与自我的辩白

第四节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菊池宽的历史小说

一、“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

二、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三、具体性与抽象性

四、国民性与“人间性”

第五节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与夏目漱石的《十夜梦》

一、《野草》《十夜梦》与鲁迅、夏目漱石的散文诗的文体意识

二、述梦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共同的东方佛教文化底蕴

第六节 中国的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

一、和歌、俳句与中国现代小诗直接间接的关系

二、和歌、俳句对小诗产生影响的诸种原因

三、影响的侧面:短小的诗型,简洁的象征,朴素、自然、天真的风格

第七节 中国的小品文与日本的写生文

一、中日文坛的几个文体概念及其联系

二、小品文与写生文的题材

三、小品文与写生文的“趣味”

相关中文书目举要

单行本后记

人名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六卷: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

解说

前言

第一章 头二十年(1898~1919)世界视野的形成与比较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世界视野与比较文学

第二节 王国维、鲁迅在观念与方法上的早熟

第二章 三十年(1920~1949)比较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观念的强化

第二节 中印文学关系研究:传播与影响研究的发轫

第三节 中西文学:传统文学的平行研究与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第四节 跨学科研究的尝试

第五节 翻译文学的理论探索

第三章 三十年(1950~1979)比较文学的沉寂

第一节 沉寂期的形成及其原因

第二节 沉寂期的主要收获

第三节 翻译文学研究的相对活跃

第四节 台湾、香港地区比较文学的率先兴起

第四章 20世纪最后二十年(1980~2000)比较文学的繁荣

第一节 繁荣的起点:钱钟书的《管锥编》

第二节 繁荣的保障:学科建设

第三节 繁荣的表征之一:理论问题的探讨与争鸣

第四节 繁荣的表征之二:教材建设与学科理论的建构整合

第五章 最后二十年的东方比较文学

第一节 中印比较文学

第二节 中日比较文学

第三节 中朝?中韩比较文学

第四节 中国与其他东方国家文学关系的研究

第六章 最后二十年中国与欧洲各国文学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中俄文学关系研究

第二节 中英文学关系研究

第三节 中法文学关系研究

第四节 中国与德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关系研究

第七章 最后二十年中国与美国、拉美、澳洲文学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美国文学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与拉美、澳洲文学关系的研究

第八章 最后二十年中外文学关系史的总体研究

第一节 中外文学思潮史研究

第二节 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

第三节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研究

第九章 最后二十年中外各体文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比较神话学、比较故事学及儿童文学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中外诗歌比较研究

第三节 中外小说比较研究

第四节 中外戏剧比较研究

第十章 最后二十年的翻译文学研究

第一节 译学理论和翻译文学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翻译文学史的研究

第十一章 最后二十年的比较诗学与比较文论

第一节 从概略比较到范畴的比较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深化和系统化

第三节 西方文论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影响研究

第十二章 最后二十年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理解、界定与探索

第二节 外来文化思潮与中国文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七卷:比较文学学科论

解说

第一章 学科定义

第一节 定义及其阐释

第二节 学科理论的构成

一、方法论

二、对象论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研究法

一、“法国学派”的方法是“传播研究”,而不是

“影响研究”

二、从“影响”与“传播”之不同看传播研究法

三、传播研究法的运用、意义与价值

附例文:芥川龙之介在现代中国

第二节 影响分析法

一、对“影响”及“影响研究”的界定、歧解与争论

二、“影响研究”的方法及其运用

三、“超影响研究”

附例文:新感觉派文学及其在中国的变异

第三节 平行贯通法

一、平行研究方法及其三种功能模式

二、类同研究中的多项式平行贯通方法

附例文:“战国策派”和“日本浪漫派”

第四节 “超文学”研究法

一、“超文学”研究的性质及与“跨学科”研究的区别

二、“超文学研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附例文:论渥莱?索因卡创作的文化构成

第三章 研究对象

第一节 比较文体学

一、文体学及比较文体学

二、中外文体的形式与划分的比较研究

三、文体的国际移植与国际化

附例文: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

第二节 比较创作学

一、“比较创作学”这一范畴的提出

二、题材与主题的比较研究

三、情节与人物的比较研究

附例文:关色、美酒与波斯古典诗歌

第三节 比较诗学

一、“比较文论”与“比较诗学”

二、中西比较文论与中西比较诗学

三、东方比较诗学

附例文: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第四节 翻译文学研究

一、“翻译文学”的概念

二、翻译文学理论(译学)的研究

三、翻译文学史研究

附例文: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翻译与研究

第五节 涉外文学研究

一、所谓“涉外文学”

二、涉外文学研究的着眼点:文化成见与时空视差

三、涉外文学研究的基本课题

附例文: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

第六节 比较区域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研究

一、国别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

二、区域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三、世界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附例文: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

后记

附录:

21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比较世界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我如何写作《中国比较文学二十年》

??兼论学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阐发研究”及“中国学派”:文字虚构与理论泡沫

逻辑?史实?理念

??答夏景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的商榷

拾西人之唾余,唱“哲学”之高调谈何创新

??驳《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

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

??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

前言

第一章 概念论

一、“翻译文学”是一个文学类型概念

二、“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

三、“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

四、“翻译文学”与“本土(中国)文学”

第二章 特征论

一、从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异同看翻译文学的特征

二、文学翻译家的从属性与主体性

三、翻译文学的“再创作”特征

四、翻译家及译作的风格与原作风格

第三章 功用论

一、翻译界对翻译文学价值功用的认识

二、翻译文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发展论

一、古代:依托于宗教翻译的文学翻译

二、翻译文学的独立和翻译中的“归化”倾向

三、从“欧化”到“溶化”:翻译文学的探索与成熟

四、20世纪后半期翻译文学的起伏与繁荣

第五章 方法论

一、窜译

二、逐字译

三、直译和意译

第六章 译作类型论

一、直接译本与转译本

二、首译本与复译本

第七章 原则标准论

一、作为原则标准的“信达雅”

二、对“信达雅”的重释与阐发

第八章 审美理想论

一、“神似”与“化境”

二、“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

第九章 鉴赏与批评论

一、鉴赏

二、批评

第十章 学术研究论

一、翻译文学的理论构建

二、翻译文学理论的研究

三、翻译文学史的研究

与本书相关的重要文献

初版后记

第九卷:日本侵华史研究

前言

第一章 日本文坛与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国策”的形成

一、福泽谕吉: “文明战胜野蛮”

二、中江兆民:“三醉人”的醉翁之意

三、冈仓天心: “日本的伟大特权”

四、保田与重郎:战争“是日本人唯一的精神文化”

五、武者小路实笃:“大东亚战争”是“日本人的使命”

第二章 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对华侵略与日本文学

第三章 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及其“大陆开拓文学”

第四章 日本殖民作家的所谓“满洲文学”

第五章 “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

第六章 “军队作家”及其侵华文学

第七章 日本的侵华诗歌

第八章 日军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活动及“宣抚文学”

第九章 石川达三的真话与谎言

第十章 炮制侵华文学的“国民英雄”火野苇平

第十一章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与日本对沦陷区文坛的干预渗透

第十二章 “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及其御用文学

第十三章 日本有“反战文学”吗?

第十四章 日本战后文坛对侵华战争及战争责任的认识

第十卷:日本右翼历史观批判研究

解说

前言

第一章 战后右翼历史观形成的根源与背景

??右翼势力、右翼思潮与战争认知问题

一、右翼历史观的古代渊源

二、现代军国主义思潮与右翼历史观的形成

三、战败后右翼的蠢动及右翼历史观的复活

四、冷战后知识右翼的猖獗与右翼历史观的扩散

第二章 右翼历史观死灰复燃的标志

??林房雄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一、作为老牌右翼分子的林房雄

二、解掉两个紧箍咒

三、“大东亚战争百年战争”论的展开

四、“纵然失败却是无悔”

第三章 一本全面彻底的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书

??中村粲的《走向大东亚战争之路》

一、写作宗旨:为洗刷“污名”而篡改历史

二、以种族战争史观粉饰侵略

三、所谓“当事双方都有几分责任”

四、对十五年侵华战争的全面翻案

第四章 “恶魔的思想”

??渡部升一、谷泽永一的思想

一、对“反日的日本人”的“告发”

二、所谓“国益论”和“新忧国论”

三、“谁把历史弄成这样?”

四、所谓天皇“无责任”,战争“有外压”

五、“敬告韩国中国俄国美国:日本没有战争责任”

第五章 乔装打扮的军国主义史观

??藤冈信胜所谓的“自由主义史观”

一、藤冈信胜与“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

二、所谓“自由主义史观”的“自由”

三、“自由主义史观”的根源与构造

四、“自由主义史观”的虚伪本质

第六章 歇斯底里的免罪情结

??法学博士小室直树的“无法”的暴论

一、“天皇教”的狂热信徒

二、反共与反华

三、搬弄“国际法”为侵略免罪

四、不容忍任何道歉和谢罪

第七章 “南京大屠杀”抹杀者的第一只黑手

??田中正明的“虚构”与“总结”

一、曾做过松井石根秘书的田中正明

二、所谓“帕尔博士的日本无罪论”

三、《南京大屠杀的虚构》的虚构

四、“南京大屠杀否定论的十五个论据”的虚伪

第八章 作为一股右翼思潮的南京大屠杀抹杀论

??东中野修道等抹杀论者的猖獗

一、铃木明的《南京大屠杀之幻》

二、阿罗健一、歃本正己、富士信夫的抹杀论

三、南京大屠杀抹杀论形成了一种思潮

四、新一代抹杀论者的“旗手”东中野修道

五、抹杀论者在史实面前注定失败

第九章 “皇国”史观的集大成

??西尾干二的《国民的历史》

一、《国民的历史》畅销的背后

二、与中华文化绝缘的“一万年日本文明史”的虚构

三、对侵略历史的全面美化

四、唯我独尊的“皇国”史观的复活

第十章 右翼历史观的教科书化

??《新历史教科书》及教科书的“改恶”

一、战后历史教科书的右翼化轨迹

二、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的成立

三、《新历史教科书》对侵略历史的歪曲

四、推动教科书进一步“改恶”的三浦朱门

第十一章 右翼历史观的通俗化、大众化

??小林善纪的政论漫画《战争论》与《台湾论》

一、右翼势力的“广告塔”

二、鼓吹战争、美化侵略的《战争论》

三、老调重弹、变本加厉的《战争论2》和《战争论3》

四、歌颂日本殖民统治、鼓吹台独的《台湾论》

第十二章 右翼历史观与靖国神社问题

??靖国神社参拜“正当”论

一、靖国神社的本质

二、加地伸行等人的“日本乃神国”论

三、大原康男等人的中国“干涉日本内政”论

四、小林善纪的《靖国论》

第十三章 右翼历史观对中国历史教科书的“逆袭”

??右翼文人的“中国反日”论

一、古森义久对“中国反日”的报道和渲染

二、胜冈宽次对中国“反日教科书”的“彻底批判”

三、“中国反日”论的其它鼓噪者

第十四章 从中国历史观到中国现实观

??中国黑暗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

一、冈田英弘的中国历史“黑暗论”

二、中岛岭雄的中国黑暗论与崩溃论

三、长谷川庆太郎的中国崩溃论与中国威胁论

四、杉山彻宗等人的中国威胁论

相关书目举要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附:王向远学术履历二十年编目(1987~2006)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