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是雕版印刷术的一种,用于复制中国著名的书画。
中国发明木版水印已有悠久的历史。1900年,中国在敦煌石窟出土了唐代咸通九年(868)《金刚经》卷(现藏伦敦博物馆)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单色印刷品,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天启年间,中国发明了种叫“饾版“的印刷法,第一次完成了彩色木版的印刷术,它是按原画分色,每色一版,然后按色逐版套印而成的。
中国现在的木版水印法就是在“饾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印制过程主要有:分版勾描、雕刻、印刷、装裱四道工序。木版水印的复制艺术品具有二大特点:一、所用纸、绢颜色与原作所用材料相同, 复印出的书画艺术品,几乎可以乱真。二、使用的材料具有不退色、不腐烂的特性,适于长期保存。
目前,中国木版水印以北京荣宝斋最为著名,复制水平最高。荣宝斋曾复制过中国五代(907—960)名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手卷,原画有4米多长,人物刻划细腻,色彩复杂,但因已历1000余
年,画面上颜色模糊。如用临摹,不能达到逼真的地步。荣宝斋在复制此画时,勾描了1667张图稿,精心雕刻了1667块木版。从动工到装裱,历时8年之久,印出来的30余件复制品,同原作一模一样,难分轩轾。像这样的木版水印画与原作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深受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欢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荣宝斋的崇德福、王丽菊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