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宜兰县大同乡,现为林务局所管辖。1989年成立。
伐木时代下的观光
早在伐木时期,甚至其作业地仍在多望溪流域之际、罗东林铁出现之前,太平山借著其本身的云海幻景、日出奇观等天然景观,早已成为台湾十二胜景之一,林铁通车之后,登山客日增。当时太平山地区已成为主要风景点的有多望溪、鸠之泽(即仁泽温泉)、铁线桥(海拔1538m)、太平山、源(海拔1980m)、穆鲁罗亚沪(原文ムルロアフ,海拔2318m)等,其中土场、太平山、栂之尾、见晴等地设有宿泊所可投宿。行程由台北出发则有三或四天旅程[1]。由此显示,太平山早已是驰名四方的旅游胜地了。
战后,登山人口不减反增,尤其脍炙人口的山地蹦蹦车、索道流笼,更是引人入胜,一到周末、假日,原本宁静的山区立即变得热闹无比。平常每日上下午各开一班车的山地交通为应付如潮水般的游客,不得不加开班车,造成员工工作量大增,员工怨声四起,大大影响了原本正常的生产与运材作业。
成立过程
随著时光流逝,号称全台林木生产纪录保持者的太平山也逐年减产,受到战后社会型态变迁和生活环境改变、国民开始重视户外休闲活动的影响,太平山林场为遵行蒋经国总统“发展兰阳地区观光事业及太平山森林游乐区”之指示,暨符合台湾林业改革方案第41条“发展林业多种用途,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及森林游乐……。”之规定,于1977年经过前兰阳林区管理处会同观光局、林务局,积极规划太平山森林游乐区的建设事宜,并逐年编列预算,期使游乐区早日对外正式营运。
1982年6月太平山林场生产终结,兰阳林区管理处不久后改组成为罗东林区管理处,此后即把所有资金投入森林游乐区的规划上。在规划结果中,其范围及游憩据点,包括土场、仁泽温泉、中间、兰台、白岭、上平、太平山、独立山、翠峰湖、大元山等,面积共12631公顷。全区依据地理、动植物、人文等因素规画分为四大区,分别加以各种相异的保护、管理。
1989年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正式成立,由于其经营方式多元,加上以原生产作业所遗留的山地轨道、流笼、台车、机关车、客车、集材机、桧木房屋等遗迹,为区内增添不少的观光资源而别具一格。民众多认为这地方可让他们休闲兼观察、省思、或学术研究,因此成立以后,到访的旅客络绎不绝。
随著登山公路的开通及改善,以及入山管制的放宽等,太平山旅游人数逐年成长。据报载,1995年元旦三天连续假期中,到访太平山的有13500人,与去年同时期相比成长了一倍左右。古老的太平山再度蓬勃发展,更凸显了太平山与其他地区的特殊之处。
仁泽地区
土场
为太平山出入门户,“土场”是林业用语中的木材聚集地或卸材场地,过去为太平山木材转运站,也是平地森林火车的起点,今日旁边停车场则为过去卸材场。 现在土场收费站已由原来的车站改成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售票站,游客须由此购票进入游乐区,附近规划停车场及森林小火车等景观展示。
仁泽(鸠之泽温泉)
太平山地区
原始森林公园
蹦蹦车
国家步道
共设四条,早期仅有三叠瀑布自然步道,民国91年起迄今已完成见晴自然步道、铁杉林国家步道、茂兴怀古步道等,并将原本的三叠瀑布自然步道升格为国家步道。
见晴自然步道:由山地铁路见晴线整修而成,全长约2.35km,往返约需120分钟。
铁杉林国家步道:由后山公园进入,全长约1.7km,为昔日太平山村落(今太平山庄)通往嘉罗湖登山路径之前段,沿途可观赏原始铁杉纯林及湿地等自然生态,步道终点有运材木马道遗迹之展示,更可眺望山脉云海景观。往返约需60分钟。
茂兴怀古步道:由山地铁路茂兴线整修而成,自今日蹦蹦车运行折返点(昔称万石,今茂兴)起沿著旧铁路至约1.6km处(曙),沿路多以废弃木桥及旧铁路路基、铁轨景观为主,全线尚称平缓。往返约需60分钟。
三叠瀑布自然步道:
翠峰湖地区
国家步道
共设三条,早期仅有翠峰湖木栈道,民国91年起迄今已完成山毛榉国家步道、翠峰湖国家步道等,并将原本的翠峰湖木栈道往内延伸,易名平元自然步道。
翠峰湖国家步道:
平元自然步道:全线皆为昔日平元林道整建而成,前段属最早完成的部分,由原本的翠峰湖木栈道升格而来,全长1.85km,终点可展望南澳北溪。步行时间来回需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