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巴罗夫斯克
①边疆区名。在俄罗斯远东区东部。东濒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南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同中国为界。面积82.46万平方公里。人口 179.4万(1987),俄罗斯人占85%,次为乌克兰人、犹太人、朝鲜人等。辖犹太自治州。 70%面积为山地,最高点海拔2,889米。大部地势低平。属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40—-16℃,7月14—21℃。年降水量500—900毫米。有煤、铁、锡、金等矿藏。森林面积4,300万公顷。1938年建州。工业以机械制造(舰船、动力机械、农机等)、采矿、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鱼品加工、炼钢等为主。盛产小麦、燕麦、大麦和大豆。乳肉用养畜业和养兽业发达。南部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河、海运发达。主要城市有哈巴罗夫斯克和共青城。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以南原属中国,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帝俄割占。
②市名。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首府,远东地区重要城市。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人口约58万,中国传统名称为“伯力”,1883年改今名。1916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加强了同欧洲地区的联系。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苏维埃港的铁路后,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河港及航空要站。远东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门为主,食品等轻工业也很发达。有库页岛来的输油管道,原油经加工供当地使用。俄国在远东科学文化的重要中心,有铁道工程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原属中国。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帝俄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