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师助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京条约》一订立,法俄两国首先提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建议。法国专使葛罗表示:“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夏燮:《外夷助剿》《中西纪事》第20卷)。俄使伊格那提也夫面见奕表示为镇压南方太平军,请清军从陆路进攻,“该国拨兵三四百名在水路会击,必可得手”。接着俄国把以前答应送给清政府的一万支枪、若干门炮运到中国。早在1854年就狂言“剿贼自任”的美国,现在则要求为清军代运漕粮。关于是否借用外兵问题,清廷进行了几次讨论,少数人反对,奕等多数官僚表示欢迎“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79卷,第17页)。与此同时,麇集在上海的买办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如吴煦、杨坊等,则加紧活动,支持洋人组织洋枪队。1862年4月,英国轮船把李鸿章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进一步与英法组成“中外会防局”,决定上海由洋人防守,得到清政府的批准。这样,太平天国便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重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