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拉人(Hazaras)
亦译赫扎拉人。
西亚阿富汗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富汗中部哈扎拉贾特山区,部分住在西北部,还有少

数居住在伊朗。属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型。使用波斯语的一种方言,杂有大量蒙古词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什叶派,少数属逊尼派。相传哈扎拉人为13世纪蒙古征服军与当地伊朗语居民的混血后裔。保留着部落界限。哈扎拉贾特的哈扎拉人主要从事农业,西部以畜牧为主,手工业发达,擅长织布和制毛毡。哈扎拉人勇敢善战,历史上曾长期保持独立政权。19世纪下半叶被阿富汗埃米尔阿布杜拉赫曼征服。
住在阿富汗中部山区的蒙古血统民族。总人口约165万,其中约有150万人住在阿富汗,其他住在伊朗。东哈札拉人住在称为哈札拉贾特(Hazarajat)的地区;该地区从兴都库什山脉的巴巴(Kohi-Baba)山脉到加兹尼(Ghazni)省及坎大哈(Qandahar)以北一处,从喀布尔以西约80公里(50哩)处到道拉特亚尔(Dowlat Yar)和坎大哈之间的地方。在伊朗的俾路支(巴基斯坦)也有该民族的重要社区。西哈札拉人包括住在帕勒帕迈塞斯(Paropamisus)山脉北部山脚的人;一个群体住在伊朗边境,在伊朗称为哈札拉人,在阿富汗则称为泰穆里人(Taimuri)或蒂穆里人(Timuri)。西哈札拉人是逊尼派穆斯林,操波斯语诸方言。东哈札拉人说一种特别的波斯语,其中杂有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多数人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的穆斯林。
[1]自16世纪晚期,哈扎拉人在波斯萨非王朝的史书中和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主巴卑尔的回忆录中开始出现,被描述为居住在喀布尔以西到古尔省,南到加兹尼省这个地区。
自从18世纪中叶现代阿富汗国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屡屡受到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族的迫害,很多人从各个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中部山区。这个地区现在被叫做“哈扎拉贾特”。哈扎拉贾特山区以巴米扬为中心,横跨阿富汗的多个省份,占阿富汗领土的三成。
在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统治的巴拉克宰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加特的哈扎拉人被课以重税。但这段时期哈扎拉人还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孙子阿卜杜尔·拉赫曼·汗任埃米尔的时期,由于一些哈扎拉支持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尔·拉赫曼用军事手段镇压。在1888年和1892年哈扎拉人两次起义,被配有大英帝国军事顾问的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大军镇压,并遭到血腥屠杀。1893年哈扎拉人再次起义,并出其不意收复了哈扎拉贾特的大部分地方,但因弹尽粮绝最终再次被阿卜杜尔·拉赫曼镇压。这段时期,半数的哈扎拉人被杀死,很多哈扎拉人的财产被普什图人抢走,以至于被迫流落在各个大城市内寻找谋生之路。阿卜杜尔·拉赫曼对哈扎拉人的残酷统治造成了后世哈扎拉人和普什图人之间长期的民族仇恨。
多斯特·穆罕默德儿子哈比卜拉·汗在1901年继位,大赦所有被迫害的人。但长期的民族隔离政策造成哈扎拉人几乎在整个20世纪都被歧视。
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的统治下,阿富汗政府对哈扎拉人加税,同时普什图人免税并可以从政府拿到补助,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起义。在政府镇压了这个起义之后,去掉了这个新税。
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之后,哈扎拉人没有像其他民族一样强烈抵抗,而是自己内部各派互相争斗。最终受到伊朗支持的教会武装战胜了世俗武装,取得了哈扎拉贾特的控制权。在苏军撤退之后,哈扎拉人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和反对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哈扎拉人团结一致,和北方联盟联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贾特被塔利班占领,大量哈扎拉人被普什图人为主的塔利班杀害。
2001年美国遭到九一一袭击事件之后,因为认为塔利班庇护基地组织,美国出兵阿富汗,打败了塔利班。哈扎拉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参军等。哈扎拉人哈吉·默罕默德·马哈吉吉还参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总统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