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血液型:A
出身地:北京
诞生日:初秋时节
最喜欢的歌手:Teresa Teng (邓丽君) Paula Tsui(徐小凤)
住所地:北京
最喜欢的歌曲:日本演歌
最喜欢的季节:初秋
最喜欢的地方:东京 台北
最喜欢的食物:蒜苗
最喜欢的动物:蛇(虽然很怕,但是每次到动物园最先去的就是两栖馆,不过真的很怕)
介绍一下我喜欢的演歌,演歌是明治、大正时期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是演歌师用独特的发声技巧演唱的歌曲。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自由民权运动的斗士们以歌代替演说的「壮士节」。自由民权运动由于受到政府的镇压,印刷品被没收,演说会场被捣毁,其日常活动就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展开。于是,自由民权的斗士们就纷纷走上街头,把演说的内容用演唱的形式向观众宣传。演歌原本就是「演说の歌」之意。后来,作为大众歌谣的一种,演歌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严格意义上的演歌实际上是指1890年之后的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在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19世纪80年代的歌曲如植木枝盛的「民権数え歌」,安冈道太郎的「よしや武士」,高知县的「民権踊」都采用自古就有的旋律,这样的歌严格地说还不能称为演歌。演歌的第一曲应该是川上音二郎的「オッペケペ」。这首歌在1889年以「一枚刷」的形式出版,第二年在京都的高座演唱时大受欢迎。1891年,随着宣传自由民权运动的「武士芝居」剧团的东进,演歌在东京也引起了轰动。可以说,演歌歌唱自己身边琐事的民俗化倾向,引起了民众的共鸣。因此,就出现了在街头边卖歌本边演出的「壮士」。许多人都模仿「オッペケペ」「滑稽腕力节」「ヤッツケロ节」「钦慕节」这些曲调演唱。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一些学生就把男女爱情这一内容引入演歌这一演唱领域,「书生节」「演歌师」这些名称就成了当时的流行语。另一方面,添田哑蝉坊还作了许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演歌。如「金の世」、「増税节」,继续以演歌为武器来反抗黑暗的现实。但由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严酷性,演歌从硬派向软派转变就成了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演歌的思想性就淡化了,成了一种大众歌曲。明治后期著名的演歌有神长瞭月的「松の声」、「残月一声」,中林武雄的「不如帰」、「夜半の忆出」。而且,大正初期的「カチューシャの歌」,后期的「船头小呗」、「笼の鸟」的流行,也与演歌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到了昭和初期,随着电唱机、收音机普及的,街头的演歌师渐渐消失了踪影。一直战斗到最后的石田一松也以「时事小呗」结束了自己的把演歌作为政治斗争武器的演艺活动。1970年以后新音乐开始兴起,为了便于区分,把以前采用「ヨナ抜き音阶」,加入「こぶし」的歌谣都称为演歌。也就是说,明治后期开始的软派占据了演歌的主流,甚至一度将其名称写成「艶歌」或「怨歌」。
在演歌界有着不小成就的演歌名人也有很多,传统演歌有“日本国宝”美称的“昭和歌姬”美空云雀先生,红白歌合战常客北岛三郎,传统演歌偶像森进一等。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出的流行演歌则由来自中国的有线女王テレサ·テン先生(邓丽君),偶像明星西城秀树等独树一帜 .最近走红的冰川清志,他的一首箱根八里の半次郞,让我回味很久。喜欢演歌。
特此感谢演歌词条的提供者,多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