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德坤(1778~1838) 字载夫,滕州市西岗镇柴里村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武科举人,接连考中进士,殿试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予二等侍御职务。曾任直隶提标游击署保定营参将、江南漕标中军副将、湖北郧阳镇总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秋病逝。
生平迭事:满德坤(公元1778——1838年)字载夫,古滕西南柴里村人,出身官宦世家,六岁入塾,十岁长成高大少年,好读书,喜武艺,《四书》、《五经》过目成诵。身材魁伟,食量惊人,臂力超群,力举千斤,善骑射,非强弓不挽,箭无虚发,闾里称道。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乡试中武举人。翌年,殿试连捷,嘉庆皇帝钦点第一甲第二名武科榜眼,授二等侍卫,从二品,后升为头等侍卫。满德坤秉承父训,即学文,又习武,文韬武略,集于一身,特别对十八般武艺如枪、刀、剑、戟、棍、棒、锤、斧、耙等无所不精。十五岁即考中武庠生,享誉乡里。一日,满德坤去某村杨府省亲,席间有一位武举作陪,谈些真英雄文治武功,大丈夫立邦定国之事。忽然有人提议:杨府内有匹烈马,无人敢骑,满相公可敢一试?此时满德坤已喝了五斤陈酿,食得十斤肉食轴饼,正兴志沸腾,遂一声吼,牵来我试!少顷,一匹腰肥体壮、雪雕玉琢般的马牵到他的面前,那马见得满德坤,咴咴大叫,狂跳不已,好像遇上了托塔天王。满德坤猛地跃上马背,一抖缰,马前蹄竖起,他连击三拳,马缩身倒退了几步,双腿猛地一夹,马一声狂叫摔倒在地上,顿时绝气而亡。满德坤叹道,原来是匹无用的劣马。杨府左右的人目瞪口呆,也惊动了村民纷至沓来观看。主人道:德坤真乃神人也。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春,满德坤以山东第三十八名武举资格,择日起程,进京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到达直隶省境山林间。忽听不远处哭声夹杂着呐喊:救人呀!救人呀!满德坤勒缰下马,问何缘由?一人道:山贼百余人下山抢劫,并掠去员外小姐。问山贼盘踞何处?老员外道:西北方向,离此地约五十里的山寨里,峰顶就是贼巢。德坤听后道:你们派两名壮年引路,我去除贼,救回小姐。员外派出两名壮士,跃马前行,德坤随其后,直奔贼巢。满德坤进了贼巢,见一山贼身材高大,一派凶煞相,自认贼首不疑,不屑问话,举刀便砍,了却了他作恶的一生。又打散强徒,砸了他们的器械,捣毁贼巢,救出小姐。老员外及全村人看到小姐得救,还捣毁了贼巢,来到德坤面前,躬身施礼,叙不完的感激之情。翌日辞去,员外派人相送百余里,众人无不称其武德高尚也。满德坤在参加全国武举会试时,竞技场上神勇非凡。马步、挥刀、舞剑、滚地雷等样样精通。嘉庆皇帝在满德坤的名册上打了个最优秀的符号。有人说满德坤力大无比,武技超人,在乡间曾有醉酒胯下夹死马的美誉。嘉庆皇帝随即说道:朕有一匹蒙古送给的千里良驹五花大马,凶猛异常,曾咬死过人,无人敢骑,满德坤可敢一试?少顷马到,满德坤端详了一下,上得马来,挽弓射箭,百发百中,场内外掌声雷动。嘉庆帝道:满德坤真乃神人也,这匹马就赐给你啦!满德坤叩头谢恩。次日,嘉庆皇帝又观看满德坤舞刀,满德坤将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杆青龙刀舞得银光闪闪,嗖嗖生风。只听得嗖地一声宝刀像条白龙飞上了天,哐啷一声又落到地上。当观者认为失手而惊愕时,他赶前几步,伸出右腿,用脚尖猛地一挑,把刀挑向空中,来个鹞子翻身,伸手在空中接住宝刀,全场一片沸腾。嘉庆皇帝也忘形地为之喝彩。阳春三月,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前站着满朝文武官员,进士们侍立在大红漆饰的阶石上。嘉庆皇帝亲自宣布第一甲第二名满德坤为“榜眼”,授二等侍卫,从二品。满德坤武功超群,为什么没中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呢?据说进京时他与广东海南武举人姚大宁很投缘,是莫逆之交,德坤默许他夺魁。因此姚举千斤绕场半周,满德坤举过头顶数回作罢,让姚夺得了本科状元。可惜姚大宁举石受了内伤,在还乡的途中吐血而死。后来,满德坤被补为头等侍卫,得赐“御前侍卫府金字匾碑”一块,御批宅地三百亩,白银三百两。消息传到滕县,仕官、乡坤、亲朋、邻里纷纷前来祝贺,古滕大地一片欢腾。满德坤一生,服务于社稷,除暴安良,扶贫济困,镇守边疆,平息邪贼,扫除叛乱,兴利除弊等,不再一一赘述,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发馨香吧!满德坤一生驰骋疆场三十年,身经百战,功绩卓著,数次受过皇封。至今北京中国档案馆、北京大学、全国总工会图书馆存有他的有关史料和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