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替代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植物替代种(plant vicarious species)

在地理分布上彼此替代,由一个共同祖先派生出来、特征相近的植物种类。它反映一个属内各个近亲或一个种内的各个地理小种所具有的分布区各自独立并相互替代的现象。替代种分为地理替代种和成对替代种。近亲种的分布区通常不直接相邻,具有这类分布区的种是地理替代种,如欧洲广布种心叶椴和中国东北、华北到俄罗斯远东的紫椴就是地理替代种系列。由于生存竞争,分布区可能彼此相邻,有时甚至镶嵌在一起的,称为成对替代种,如欧洲的五针松和偃松。地理替代现象是植物种系在地理隔离的影响下,从共同的原始种系发生分化的过程。有些替代种原占有较大分布区,由于气候或海陆变迁产生的地理隔离,逐渐在个别相互远隔的地点上继续分化成个别的较纯的种群。分化后的种群容易固定自己的特点。这一过程依次为生理的、生态的和形态遗传的,如果其中某一环节由于气候或营养条件的变化、生活力减弱、生存竞争的加剧等原因而消失,便会产生同一种系中各个种的地理替代现象。地理替代现象的主要类型是空间替代现象,即水平替代现象和垂直替代现象。

从发生学和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成对替代现象比地理替代现象发生得更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