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说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延安说书是陕西省延安地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亦称陕北说书,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安说书其实又说又唱,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民歌小调、陕北秧歌、道情及地方戏曲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宋元话本及其它演义小说、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延安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说书艺人、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的韩起祥(1915~1989)说书时一人独当一面,怀抱三弦或琵琶,腿上绑有耍板,手腕上绑有蚂咋咋(用竹片做成枣核形状串在一起),运用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边说边唱,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延安说书这种曲艺形式最适宜于田间地头,庭院炕头,茶楼小馆,听众多少均可。80年代以后,说书事业有了发展,一些县成立了曲艺队,市上成立了曲艺馆,说书形式由单人说唱走向多人对说,由坐场改为走场,由地摊搬上舞台,由盲人说书走向明眼人、有文化者说书。由于说唱形式生动、有趣,现已为外地游客青睐,有的还被法国艺术团体签约长期在国外表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