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永昌县水源镇
地理位置水源镇地处永昌县城以东55公里处,同武威市双城镇、洪祥乡相邻,兰拳铁路线毗邻其境。交通便利,距甘新公路30公里,永清公路、河清公路横贯全境,早于2000年达到村村通油路。镇域总面积598平方公里,镇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属机井灌区。
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为夏无酷暑,冬天严寒,年平均气温7.4-8.5度,作物生长期为197天,无霜期144-150天,年降雨量235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933小时,平均海拔1526米,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载培。
行政区划全镇辖11个村,85个经济联合社,共有农户5161户,总人口21179人。
经济指标: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7585万元,同比增长20%;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172万元,同比增长18.1%;工业增加值达到2820万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0元,净增480元,增长11.2%。国税完成54万元,同比增长31.71%;地税完成53.5万元,同比增长12%。
特色农业全镇形成制种产业、蔬菜产业、肉羊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了优质饲草、中药材、葵花籽、人生果、鲜食葡萄、花卉等后续产业带。完成玉米制种31790亩、瓜菜制种2126亩;完成以美国红辣椒、茄门甜椒、洋葱为主的夏季蔬菜6500亩,复种以甘蓝、大白菜、萝卜为主的秋季蔬菜11000亩;扶持改造一代日光温室,试种鲜食葡萄、人生果26棚;发展专业养殖场1个,专业养殖户2382户,新建青贮池176座,配套铡草机210台,建立改良配种点13个,投放种公羊37只,完成肉羊改良13500多只,全镇的羊只存栏数达到9万多只。
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方针,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十五”期间,共完成新、改、扩建项目15个,完成投资4560万元。现有乡镇企业88个,个体工商户638个,形成造纸、面粉加工、绒线地毯、硅铁合金、农具加工、汽车运输、脱水蔬菜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格局。
劳务输转全镇现有农村劳动力12769人,其中:男6588人,女6181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580人,其中:男2939人,女1641人。2005年完成初、高中毕业生专业技术培训338人,特色农业技术员335人。派专人到东南沿海考察劳务市场,在江苏常州和广州永昶集团建成了2个劳务基地。全年共内转外输富余劳动力69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960万元。
教育文化全镇共有学校17所,其中,县属农业中学1年,独立初中2所,完全小学11所,四年制小学3所。设有中心卫生院1所。镇内文化氛围浓厚,素有“文化之乡”美称,有乱墩子滩汉墓群、沙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2、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镇政府驻水源,人口4.20万人,面积44.3平方千米,辖24个村委会:水源、盖家、同志、赵家、鲤鱼、刑家、苗家、群力、马家、獐子、黑英、新光、新建、前沟、大村、白草、腰沟、东青、西青、华兴、腰屯、工农、赏军、大沟。
3、广西区环江县水源镇水源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思恩镇交界,南邻河池市,西与上南、下南乡接壤,北和洛阳镇相邻。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镇现有158个自然屯,225个村民小组,32159人,耕地面积3.6万亩。境内居住有壮族、毛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省道公路253线及“金红”铁路贯穿腹地,交通非常便利。境内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奇峰异洞,溪水环山,旅游资源丰富,还有位于三才村盘江屯建于清光绪已卯年间的方宪修故居以及位于龙柱屯的古城墙等古迹遗址。矿产资源有锰、锌、滑石、方解石、煤等。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盛产水稻、甘蔗、桑蚕、蔬菜、生猪、鸡鸭、木材等。其中: 以水稻、优质蔗、桑蚕、林果等产业为支柱产业,推广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板栗等经济作物。
水源镇现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9000多册,9个村均建有图书室,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在职教师123人:9个村级小学,在职教师241人,下辖16个点校,在校学生3100人。水源镇每逢1、4、7日为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