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产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见图)。可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

火山岩产状[1]它与火山喷发型式有关,常见的有3种:

①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这种型式首先由美国岩石学家R.A.戴利提出,他认为花岗岩浆大规模侵入上升时,由于较高的温度及化学能,顶盘岩石熔透,因而岩浆大量溢出地表。其特点是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这种喷发型式的形成机制还有争论。

②裂隙式喷发形成的产状。岩浆沿某一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带上升喷出地表,火山口常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向下则连成岩墙状通道。玄武岩浆沿裂隙溢出,向四周广泛流动而形成熔岩被,面积达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个别可达50万平方公里,厚达几百米至1000~2000米,称为熔岩高原。流纹质火山碎屑物沿裂隙喷发,由于富含挥发分(主要为CO2)沿斜坡广泛流动,而成火山碎屑(灰)流,分布面积和厚度都很大,构成流纹质的火山碎屑岩高原。

③中心式喷发形成的产状。岩浆沿颈状通道喷发的一种产状型式。这种产状的火成岩体在地表常有一个上陡下缓的火山锥,由熔岩构成的称为熔岩锥,由火山碎屑物构成的称为碎屑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物互层构成的称为复(混)合锥。火山锥中间有一个盆状的凹陷,称为火山口。也有少数火山口周围没有火山锥。由于大量火山物质喷出,岩浆房空虚及上复岩层的压力,火山口周围岩层沿环状断裂向下塌陷,形成破火山口。破火山口也可由于火山猛烈爆发破坏或侵蚀扩大而成。塌陷破火山口最常见,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于1.5公里,多数为10~15公里,个别可达20~30公里,常形成火山洼地。有的火山口中蓄水,称为火口湖,中国吉林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口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