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乌云珠:(公元1638~1660年),女,满族,亦称栋鄂妃,内大臣董鄂·鄂硕之女;北京人,满洲正白旗。著名清朝世祖顺治皇帝皇贵妃。
清顺治皇帝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皇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有几件事可以说明满清第一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具体情节请参考《梦绕董鄂妃》
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
董鄂氏在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农历8月25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即农历9月28日再晋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清朝历史上十分罕见。农历12月6日,顺治皇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福临“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结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过失”。可见,福临确实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之习。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贵妃后,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生了一个男孩儿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二十二岁就告别了深爱着她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为此,顺治皇帝还辍朝五日,追谥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在当时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大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还将宫中太监与宫女三十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
同时,顺治皇帝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皇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以顺治皇帝名义亲制的董鄂妃《行状》数千言,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
董鄂妃辞世,留给顺治皇帝无尽的哀思。四个多月之后,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就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农历6月,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两人合葬清孝陵。
董鄂妃,因何使至高无上的君主甘心为之生,为之死?
董鄂妃的来历在清朝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一,是史籍《清史稿·后妃传》中的记载:“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二,是董鄂妃原为秦淮名妓董小宛,原为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江南名妓知书多艺,倾慕东林,如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与钱谦益、卞玉京与吴伟业、顾眉生与龚鼎孳,都是佳人配才子。持此说者认为,清军南下,董小宛被掳到北京,先留在王府,后被太后要了去。顺治皇帝看了喜欢,就从孝庄太后那里要到自己身边,用女真姓氏赐其为董鄂氏。
三,是董鄂妃原为顺治皇帝之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史籍《汤若望传》的记述:“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刮。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根据学者陈垣的考索,她似乎就是顺治皇帝夺其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爱,但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
董鄂妃,这位神奇的女子,让那么多文人墨刻酒够茶余之后梦绕魂牵、赋诗寄情;又让那么多史学家无所落笔之下费尽心思、苦心考索。
董鄂氏虽然没有为顺治皇帝留下一儿半女,但她却留下了一位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弟董鄂·费扬古。直到今天,董鄂妃的身世依然被人们津津有味地猜度不休——对一个历史人物,只要你需要将其神化,就指其为“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