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芦笋茎腐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疾病名称药用植物芦笋茎腐病

基本概况症状 主要为害幼笋。幼笋出土即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致茎部组织腐烂,崩解。由于水分运输受抑,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现白色菌丝,即病菌的菌丝体。该病有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图左)

病因原理Pythium sp.称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参见蕹菜猝倒病。平均气温22—28℃,雨季或连阴天多,湿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2)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3)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4)及时挖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5)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6)发病初期结合防治茎枯病可喷洒或浇灌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