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价格指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工业品价格指数(Industrial Product Price Index,简称IPPI)

什么是工业品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的相对数,以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定有关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

工业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之一(另一个主要标准是CPI)。

目前我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规格品9500多种),已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覆盖率已超过95%)。全国参与调查的市县410多个,调查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近50000家。

从指数内涵及其所处环节看,工业品价格指数主要反映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即源头和中间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中上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反映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即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下游和终端。总体上说,上游商品价格的持续显著上涨会逐渐传导到下游商品的价格变动。根据过去近20年的经验数据分析,这种传导的时滞大约在一年半左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上游商品价格上涨能否传导到下游,主要取决于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供求弹性和产业链条的长短。因此,近年来上、下游商品间的价格传导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动,表现为传导时滞延长,某些方面传导效应减弱等。对此,我们应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的价格传导机制,既不要完全否定价格传导作用,也不要随意夸大和猜测传导效应,更不能因为价格传导机制的新变化,而怀疑价格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内容现行的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两方面内容:

(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2)工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

工业品价格指数的意义(1)是我国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观测与分析产品差比价关系的依据。

(3)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与预测的依据。

(4)是测量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对工业品货币购买力的依据。

(5)是计算不变价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发展速度的依据。

报告期可比价工业增加值=报告期现价工业总产值×上年工业增加值率/报告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报告期可比价工业增加值/基期现行工业增加值×100%

计算可比价工业增加值总量有两种方法:

(1)总量缩减法:适用于计算总量的各项分组指标,如各种经济成分的分组指标。

(2)分行业(中类)缩减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工业各行业的发展速度更为准确。

工业品价格指数的编制1、工业品价格指数的编制分组

我国目前编制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4种分组:(1)轻、重工业分组;(2)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组;(3)工业部门分组;(4)工业行业分组。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有两种分组:(1)材料类别分组;(2)工业行业分组。

2、编制工业品价格指数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1)选择代表品制定工业品价格调查目录遵循以下原则:

按工业行业选择代表产品。

选择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的产品。

选择生产较为稳定的产品。

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品。

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2)选择代表企业遵循以下原则:

按工业行业选择调查企业,各中类行业原则上都要有调查企业。

大型企业应尽量都选上(或占相当大比重)。

选择生产稳定、正常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要兼顾不同所有制形式。

(3)价格调查方式

采用企业报表形式。

(4)权数的确定

现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采用按行业分层分摊权数的方法确定权数。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采用直接权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